46副暗斜井底部维修安全技术措施_移动文库http://m./doc/、概况:副暗斜井作为井下-410水平回风及行人的重要巷道,使用时间长,受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的影响顶板压力大,使副暗斜井下部原砌碹支护巷道变形,断面缩小,且副暗斜井底部的终端为6米左右的平巷,而且与副暗斜井方位不一致,致使副暗斜井延伸巷在相透点,两巷道平面重叠,为此经研究决定,在副暗斜井延伸巷施工至原上部平巷段时,透一溜矸眼,并将支护至迎头,停止副暗斜井延伸巷的施工,然后对副暗斜井底部进行修复,为在修复施工时保证安全,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二、技术要求:1、副暗斜井底部修复时,首先由上往下对主副暗斜井贯眼三岔口以下原砌碹巷道进行拆碹,使用锚网喷支护,拆下来的料石及扩帮后的矸石从溜矸眼中溜下,以后从下部集中运出。2、待上部锚网喷施工完毕后,然后由副暗斜井延伸巷迎头继续掘进,对巷道重叠处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补锚网,对巷道超宽处进行垒墙封堵。3由于受顶板压力的影响,主副暗斜井三岔口以上至现猴车下车点段,巷道断面缩小,当巷道贯通后,由下往上拆碹,对此段巷道进行锚网喷支护。4、使用摩擦点柱配木梁进行超前5米临时支护。支护时将木梁支设在原巷道碹弓子下,木梁下使用两棵摩擦点柱支护,摩擦点柱使用5T升柱器打紧使牢,木梁上方用方bd_ci()34粉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_移动文库http://m./doc/(1)、粉尘矿井粉尘主要为煤尘和岩尘。1、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矿井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长期被矿工吸入体内能引起煤矽肺病,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粉尘的粒度、分散度、浓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等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游离SiO2的含量越高、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及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大;相反,游离SiO2的含量越低、粉尘浓度越低,分散度越小及接触时间越短,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小。另一方面,空气中浮游煤尘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时会发生爆炸,产生强大的破坏力,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2、粉尘产生的特点煤尘产生的地点有:采掘工作面、转载点及失修巷道等,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性;粉尘的主要产生在巷道开拓、掘进中,打眼、爆破是产生粉尘的主要工序。产生粉尘量的大小与自然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均有关系,当开采煤层节理发育或采掘工作面进入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时,其产尘量一般较大。在生产工艺相近的条件下,急倾斜比缓倾斜煤层、厚煤层比薄煤层产尘量大。就生产技术而言,采煤机械化程度越高产尘量越大,全部陷落采煤法比充填采煤法产尘量大。根据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对4号bd_ci()52地面注浆期间井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_移动文库http://m./doc/、概况东二采区+1960mA6回风巷15点前5m在巷道掘进期间曾发生过顶板淋水、冒落形成空洞并伴有涌水(涌水量4m?/h),后经采取构筑挡水墙和导水管等措施,对涌水进行了有效控制。为了避开涌水点,经公司领导和矿领导研究决定:后撤至11点前2m开口-26°掘进至1945m水平然后与A6运输巷贯通构成切眼,1945m水平垂直距离涌水点15m。现A6工作面切眼已经形成,并正在安装工作面支架。为了确保A6工作面安装及回采期间作业安全,防止顶板垮落后造成顶部涌水及水浆液溃入工作面,并由此可能影响其他地区作业安全,根据公司技术指导与安排,在涌水地点上方地表处打钻注浆进行封堵。为保证注浆期间A6工作面安装及井下其他地区作业期间施工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二、水害及溃浆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3、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5、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bd_ci()防片帮安全技术措施31_移动文库http://m./doc/、所有作业职员要经常观察上、下顺槽及工作面顶板支护状况和煤壁情况,严防煤壁片帮、掉渣伤人。严禁空顶作业。2、严格执行
46副暗斜井底部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