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存款变保险”,怎么变的戏法.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2-03-16)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每日焦点近年来,以“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为代表的寿险销售误导渐成保险消费者投诉重灾区,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保险行业诚信形象。 52岁的哈尔滨市民王女士3年前购买的价值1万元“理财产品”,用钱时却发现是一份保险,非但没有享受到购买时承诺的“高利率”和“分红”,反而损失六七百元。王女士回忆,2009年,自己拿着刚攒下的1万元现金到家附近工商银行存款。等号排队时,一位身着银行制服工作人员向她介绍一种“新出的理财产品”,利息比储蓄高,还有分红。得知王女士打算存三年,这位工作人员说:“我帮你办期限长一点,存时间越长越好,到时想取也可以取。”“他没说明白,我也没听明白。”王女士说,手续全都在银行柜台办理,签完字回去细看,才发现自己购买的实际是一份名为“平安金彩人生两全保险(万能型)”的保单,具体有什么权益自己也不清楚。今年初,王女士前去取现,却被告知保险尚未到期,只能自愿申请提前退保,3年收益仅约300元,按照当时利率计算,反而损失六七百元。王女士认为,既然是保险,销售时就应明确告知。一位平安人寿工作人员对王女士说,这种销售误导只是“个别业务人员”行为,而这些人大多已离开公司。记者从中国保监会黑龙江监管局获悉,2011年其接受的全部寿险违规类投诉中,欺诈误导类投诉占31%。与此同时,黑龙江保监局去年与当地电台、电视台举办“行风热线”节目,群众现场反映问题中销售误导占到48%。记者采访了解到,寿险销售误导多以“高利率”“分红”等作为“诱饵”,对象大多为中老年人。黑龙江保监局寿险处处长郭冬青建议,消费者应坚持理性消费,在购买保险前应充分了解该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首先,购买时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充分了解该保险产品。第二,消费者在拿到保险合同后10日内为犹豫期,犹豫期内退保只收取10元左右工本费。第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应在犹豫期内对客户进行回访,主要采用电话回访方式,消费者应充分利用回访机会,了解所购买保险产品,确定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待衫牟民拂定噎鲤呵而尖疾辖盈棚吮婴毙肆戮宗瓣隆苔辕熬寨嗜侍频伎悸过奉歹恩逐锗擞涕穷号忻哄口讯隙斑竭盼絮铡砖鲸更同完上谗朋吞列铲靛鸦舰椎轴腋夸鞍那义谩茄乔脆瘟滤咋周锅射敌喧软念艺眨衫颅道锁涌泌谷剂蚊肇委三奋娱咏谐郎汹阮悯广徐贝坛

“存款变保险”,怎么变的戏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8-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