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坡、沉”等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正确、规范地书写“吧、吗”等7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的三种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坡、沉”等13个生字。2、会书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了解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突破重难点方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学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运用“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3—5分钟):“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8分钟)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些什么?(自由发言)2、出示图片(自读生字)。(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2)齐读。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2—18分钟),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洪亮。,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绿 :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说一说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说一说指名读按要求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汇报交流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这里,教师布置的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思考:小白兔看到了哪些现象?听到其他小动物说了什么?他都干了什么?边读边画,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小老师”领读。。4.
《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