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最终带来孩子的无望家长心声:所有的父母都看重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没出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孩子当兵我就希望他当将军,他当厨师我就希望他当最好的厨师。卢勤观点:孩子有个特点,蹦一蹦能够着他就继续有希望,老够不着他就累了,他就没希望了。孩子的成就感来自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来自于父母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在体验中获得的那种感受,他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他第一次获得的小成功、一种小小的成就铸成了他走向最后的目标,但是他没有成功的感受他怎么能有目标呢。父母要想清一个道理,你到底要什么,要知道成长比成绩重要。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他的成就感,在学习中能够有成就感,这样他对学习就永远保持一种兴趣,不要逼他,人为别人做事总是非常被动的,人要为自己去做事,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很愿意学,考试我很有感觉,这个孩子就是积极向上的。父母不要让孩子代替你去实现你的梦想,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种补偿心理,我们小时候没得到的、我们青春的时候没得到的让孩子去得到。过度保护最终带来孩子的无能家长心声:孩子生下来就是需要保护的,18岁之前父母都有监护的义务。孩子的成长确实让父母操心,社会那么复杂,我担心孩子学坏,我不知道他走出家门以后会交什么样的朋友,会去干什么样的事。卢勤观点: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替他做了。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其他一切事都我干,孩子因此甚至会变得缺乏常识。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他自己亲手去做一个事儿比你给他做好了,他感受好多了。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今天在你身边不出事,你保证不了他一辈子不出事,因为他不会自我保护。今天,儿童的第一大杀手就是意外伤害,你要教会他怎样去面对才行,在我们家庭教育中不字太多了,不要下河、不要游泳、不要乘梯,不要爬高,什么都不要干,那我能干什么,其实今天应该让孩子学会怎样去做。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告诉孩子怎么办,比如说在家炒菜不要不让孩子进厨房,怕孩子烧着,孩子要学会炒菜,就告诉他炒菜怎么点火、怎么灭掉、怎么关煤气,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做饭着火了,油锅着火怎么办……这些事情都是在孩子操作中告诉他。过度保护的孩子很怕失败,他承受不了失败。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的爱就叫溺爱,过分的溺爱最终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家长心声: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爱和溺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卢勤观点: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的爱就叫溺爱。孩子对父母过度的依赖,爱得让孩子离不开他,这就非常麻烦了。儿子从母体中出来,从脐带剪断的时候,第一次分离,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了,一切你替他照顾得好好的,连被子每天都给盖好,什么都替他照顾得五体投地的,孩子就一点空间没有了,饿不着冻不着,在妈妈的这种母爱下,他很舒服,那这个孩子别说走进社会,他走进大学就受不了,惯子如害子啊,最后对父母很仇恨的那些孩子,多数都是被溺爱的孩子。爱是适度的,是在孩子独立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一些必要的精神关怀,溺爱呢,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家长过多地干涉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奈家长心声: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早恋,什么样的隐私应该尊重呢?父母除了看日记还有什么途径去了解孩子呢?孩子会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最终带来孩子的无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