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企改革的成本该由谁承担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企改革的成本该由谁承担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论文
国企改革的成本该由谁承担



如果仅从量化指标来看,历时20余年的国企改革,其成本与收益相抵可能是负数,尽管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的测算(恐怕也无法准确测算)。但在讨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与收益时,量化指标仅仅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国有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实在是太重要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乃至社会的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更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识之一;即便是在所占份额下降到不足国民经济四分之一的今天,它仍然是中国党和政府在经济领域面临的头等大事。
的确,放眼世界各国,对国有企业投注最大精力的当属中国了,这不仅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国有产业体系,无法撒手不管,还由于国企改革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倘若中国在此问题上获得重大突破,则不但具有政治上的意义,还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有人曾预言,如果中国经济学家在国企改革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顺理成章。而中国的国企改革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确也取得了不少进展,部分国企经过大胆改革,沉疴正在逐渐消除,重新焕发出生机,少数更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20余年的国企改革,其成本也是相当巨大的。以直接成本来说,是数以千亿元计的国有资产流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下岗、失业以及上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贷款;而超过国际警戒线的贫富差距及由此滋生的社会不稳定等则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国企改革的间接成本。
因此,如何克服国企改革的副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国企改革的成本便成为中国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件大事。事实上,20多年来,国家在这方面可谓殚精竭虑,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既有的框架内,国家能做的多半是将国企改革成本社会化,国家本身也成为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以下岗失业工人为代表的国企改革成本的承担者及利益受损者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利益补偿,但他们的境遇无疑是相当惨淡的;而大量的利益既得者不仅没有承担应负的改革成本,反而拾级而上,并制造新的不公。
改革成本是如何化解和转移的
20世纪80年代是国企改革的起步和全面展开阶段,此阶段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但由于配套制度不健全,加上体制本身存在的诸多漏洞,部分掌握权力或与权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保守估计,80年代流失的国有资产每年在3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中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富翁就是在此期间诞生的。
这一阶段的改革成本主要由政府增加财政补贴来承担,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只好通过增发国债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方式来解决;据统计,1981年至1990年,国家累计发行国债1300亿元;,;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出现,198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也在逐年攀升,%.迫使政府进行治理整顿。
到了90年代,国企改革逐渐进入攻坚阶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取向的国企改革在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改革成本也随之增大,尤其是1995年开始的出售中小国企改革更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面积流失。不少地方在“放小”招牌的掩护下,大肆抛售中小国企,如1998年3、4月间,辽宁省宣布将省内1/3的中小型国企出售,其中一半是盈利企业。黑龙江省也紧随其后从省内3583个中小型国企中挑选1000家待价而沽。不少亏损企业被以1元钱的象征价格出售,即使是盈利企业也往往被廉价沽售。如湖北省大冶市的纳税大户金牌药酒厂,1997年实现利润1500万元,然而原厂长竟能以区区2000万元的低价将其收购。《当代思潮》曾刊文指出,出售国企过程中造成了90%以上的国有资产流失!为了防止局面一发不可收,当时的国家经贸委遂于1998年6月紧急下达文件,要求禁止这种广泛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并减缓出售国企的步伐。
另一方面,在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中,以往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才存在的失业现象终于难以抗拒地在中国出现了,只不过被中国人委婉地称之为“下岗”,即暂时的失业。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字,到1999年底,我的下岗失业工人1528万人,而且每年还有数百万人加入失业大军。由于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力,部分下岗失业工人家庭的生活十分困难。
这一阶段,国家处理改革成本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发行国债、降息、让国企上市以及债转股。据统计,1991年至2000年,国家累计发行国债11906亿元,发行国债几乎成了国家弥补财政赤字和还本付息的唯一手段,也是

国企改革的成本该由谁承担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