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如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个人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学生在了解周期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还应熟练写出前20个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周期表的位置及原子结构,以及元素性质。另外,学生应掌握元素周期素,学生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推断元素的性质,及对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作出比较。近年来,对周期表的考查,逐渐由原来的考查周期表整体性规律转向查考学生对周期律的应用上。二、题型题型一:周期律用于元素之间的比较(09广东-11;09北京-7;09四川-10;09北京-10;09海南-10;09天津-7;08山东-11;08江苏-7;08宁夏-11;)【例1】(08江苏-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热稳定性:H2O>HF>H2S②原子半径:Na>Mg>O③酸性:H3PO4>H2SO4>HClO4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据三角关系,非金属性B>A>C,①中A-O;B-F;C-S,所以HF>H2O>H2S。原子半径:周期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所以②正确。酸性与非金属性相同,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递增,所以酸性递增,所以H3PO4<H2SO4<HClO4碱性越大,结合质子的能力越大,所以④正确,所以答案选B【知识点】周期律用于判断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每个周期的原子数依次是:28818183232;任意周期同族元素原子序数差可能是这些数之和;每个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是:210**********)元素半径判断(周期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离子半径主要比较等电子的离子,所以得到电子越多,半径越大,失去电子越多,半径越小)化合价判断(最高化合价等于族序数,但是O、F、稀有气体例外)金属性:(金属性越强,元素越靠近左下角,活动性顺序表越靠前,与水反应越容易,阳离子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元素越靠近右上角,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越能转换其它非金属)越靠近右上角,非金属性越强)得失电子能力(越靠近右上角越易得电子,越靠左下角越易失电子)题型二:元素定位及推断(09广东-11;09北京-7;09四川-10;09海南-10;09全国一-29;08广东-13;07广东-17;07天津-7;08全国一-27;06全国一-26)【例2】(09广东-11)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Y,离子半径X+>Z2
7.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