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读》
——《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与中》叙事整体结构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唐·刘知几:“《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一)实录精神
1、实录之来源
班固《汉书》转述刘向、扬雄二人语,称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其文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实实在在记录)
(事件是真实实事求是)
(不隐藏真实实事求是)
(文字真实仗义执言正直)
(不阿谀奉承正直)
2、史书实录传统
良狐——董狐“书法不隐”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受到迫害,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晋灵公为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
董狐“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不畏强权,坚持真理。
3、《史记》实录特点
历史真实和逻辑归纳的统一
惠帝不入本纪
项羽、吕后被列入本纪
孔子、陈胜列入世家
在叙事中对历史持疑,寓主观评价
这首先表现在客观叙事与现身评说上。《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经常对历史表达自己的激愤或者提出自己的怀疑。
在《伯夷列传》中他提出质疑: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二)《史记》传奇色彩
根据民间传说来写人物的传奇性,这使得《史记》的叙事带有了浓浓的传奇色彩。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应该是刘邦了。
“爱奇”说到底还是作者思想倾向和审美选择的具体体现,《史记》中“奇”的具体内容除了记载了一些神话传说和异闻之外,司马迁极喜欢写奇人奇事,对那些风流倜傥侠义奇节的特异性历史人物倍加推崇与偏爱,在描写这些特异性历史人物的时候,司马迁喜欢描绘他们的特立独行,传达出他们的风骨气神,故事往往委婉细腻曲折,好用夸张、想象,甚至虚构之法。
(三)《史记》的叙事策略
抓住主线矛盾,兼顾其他次要矛盾,携一众人物于大事小事之中,叙事从容,有张有弛。
“吕氏一纪中,附孝惠、两少帝三朝,及高祖诸子七王与诸吕之事,丛杂纠纷,几于无处下笔。偏能一手握管,拈一头,即放倒一头,放一头,即另起一头,凭他四面而来,我能四面而应,且脉络输灌,章法蝉联,绝无结撰穿插之痕迹,可谓鬼神于文者矣。”
《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等都有上述特点
叙事的故事化。
叙事速度的控制、叙事时序的变化、叙事视角的转换实现了客观“史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变形。
思考题:
你是怎么看待《史记》的叙事艺术的?(分组讨论)
《史记讲读》.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