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旅游管理论文.docx一、旅游管理专业推行工学交替的意义一体现了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对岗位相关的服务技巧和艺术所需要的环境是校内实践条件难以还原和模拟的;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仅靠课堂培养同样是不够的,它需要在真实的工作中反复锤炼才能提高。行业特点决定了酒店业的人才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二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江苏联合职技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和实际工作才能真正培养出来。工学交替模式正是人才培养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滚动循环培养模式。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不断深化、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市场,这体现了五年制高职持续学习、反复强化实践的教学内涵。三反映了职业教育社会性特点职业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教育服务的一类教育,因为人的学习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它直接面向行业企业,结合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工学交替重点体现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交替结合,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在理论学习中升华技能知识。因此,工学交替是一种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最佳培养模式。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施的现状目前的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做法是安排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这与工学交替应有的内涵并不一致,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一多元主体共育教学机制不健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企业大多是酒店等,由于旅游行业存在比较明显的淡旺季需求差异,属于不稳定性行业,因此旅游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也存在不稳定性。当旅游旺季来临,旅游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对于学校的实习生会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旅游淡季时,企业无需设置那么多的岗位,也就很难接受工学交替的学生了。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都以盈利为首要目的,因此在接受学生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企业大多将学生看成是一种廉价劳动力,给他们的工作几乎都是在餐饮客房等对技能要求不高的部门,企业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学到了全面的技能。这就导致企业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影响到工学交替的效果。同时,由于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有限,造成学生实习较为分散,学校在对实习学生管理时也较为困难,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管理较有压力。二家长认识滞后很多学生选择旅游专业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并不是热爱旅游专业,学生及其家长对旅游专业比较陌生,对旅游专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就更不熟悉了。很多家长还认为服务行业是服侍人的行业,是没有大作为的行业。同时,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尤其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发展的时间和经验都不足,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三学生角色转变不适应学生这一角色实际是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扮演已经十几年了,一直处于被关心和被呵护的位置并且完全习惯了这种角色扮演。当开始工学交替后,他们的角色身份发生了变化,对于在企业艰苦的工作他们没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他们需要为客人服务,这种从被服务到服务人的角色变化让很多学生思想上很难立即转过弯来,并且这种强烈的反差会造成学生情感上的失落,企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让学生难以适应。另外,还有一个学生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体现在经济上,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父母,即使是贫困生,他们也可以通过助学金以及奖学金摆脱经济压力,而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的经济收益完全是自主创造的,这主要体现在工资和奖金
高职学校旅游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