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发微
刘博
荩
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围绕班奈特许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种比较,但是从婚姻观的角
家五个女儿待嫁为中心,进而展开的一段四对情侣度来看,二者实则是具有可比性的。无论是远古的
的爱情故事。在这四对情侣中,他们的最终结局都西方社会,还是现代的中国社会,人们对于爱的追
是喜结连理,但是爱情的过程却是大相径庭,因此, 求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找出作者笔下的不同的婚见》中所体现的不同的婚姻观在当今社会也仍可见
姻观。当然,这种婚姻观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其缩影,在此,笔者以《奋斗》中人物与之对比,意图
简·奥斯汀所处的时代是 18 世纪,正值英国进行工说明其中的联系。
业革命的时期。这样的社会现实和背景中,人们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沙白与达西的婚姻很完
金钱有着无限的追求。当时的中产阶级的妇女只有美,这桩婚姻是作者笔下最幸福美满,也是最令所
三种出路:嫁人,做老处女,当家庭教师。当家庭教有读者们认可的,同时作者也借伊丽沙白之口,表
师收入低微,还是摆脱不了贫穷;做老处女,别说是达了自己的婚姻观。伊丽沙白是个个性鲜明,敢爱
那个时代,就是现在也没有人愿意;最好的出路就敢恨,独立自主的青年,她没有因为家境贫寒,社会
是嫁人,而且嫁给上层社会的人才是走出贫困,获地位低微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和对爱的追求,她相
得新生活的唯一办法。然而,18 世纪末,欧洲社会的信幸福的婚姻源于经得起考验的真爱,金钱固然是
女权思想和女性意识尚处萌芽阶段,生活在那个年基础,但不是定义真爱的标准。正因为如此,她才断
代,作为富有敏锐观察力的一位女作家,不可能不然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纵然有丰厚的家产和上层
受影响,在她行文中字里行间透露了她朦胧的女性社会的地位,但是嫁给这样一个没有感情又自命不
意识。凡的人对于伊丽沙白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和痛苦。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 21 世纪的中国,在夏洛蒂与柯林斯婚姻属于现实婚姻。夏洛蒂是
这个如此进步和开放的时代,人们大胆追求自己的伊丽沙白的好朋友,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因没有
理想与目标,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不断发展的社继承财产的权利,寄居在亲戚家里,受尽白眼。又因
会。同时,这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时代,对于年轻一相貌平平,27 岁还未能出嫁。当柯林斯向伊丽沙白
代的人来说,尤其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名词求婚失败后,两天后向夏洛蒂求婚便顺利通过。与其
“80 后”们来说,更是拥有着无限的权利来畅想和实说夏洛蒂答应了柯林斯的求婚,不如说她为自己的
现自己的梦想。如果要将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与将来找到了一个保险箱。虽然她对柯林斯毫无感情
现代中国社会的青年一代放在一起比较的话,那也可言,甚至要靠其他琐碎的事情来填满自己的思想,
45 外这个令人厌恶的丈夫。终复婚。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虽然两人许诺要彼
莉迪亚与威克姆的婚姻比较荒唐,莉迪亚是伊此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开始,但是人的性格和
丽沙白的妹妹,从小便受到其母亲关于将来要嫁个追求,以及各自的世界观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故事
好男人的思想的熏陶。漂亮、热情、头脑简单、轻浮中的人
_傲慢与偏见_中的婚姻观发微.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