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告捷水葫芦不再肆虐龚家堰本刊记者叶妍洁2008年12月11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平常无异。但却有一群人在这一天兴奋无比,他们就是我县水利局东山水利工程管理处的34名在职职工。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奋战多年的“战场”——龚家堰迎来了最美的姿态,库区内150多亩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被彻底清理干净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看,现在的水面,干净吧?!”12日上午10时30分,当打捞水葫芦的快艇驶过龚家堰皇坟嘴段时,东山水利工程管理处处长陈强盛长舒了一口气。“这几年连续不断地对水葫芦实施清理打捞,这次总算告上一捷。我们有信心让龚家堰从此告别水葫芦!”天灾惹祸饮用水源又现危情“还记得前几个月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一览碧波的龚家堰水面,陈强盛的话语让人不觉想起几个月前的场景。那时的龚家堰,从皇坟嘴段起,放眼望去,整个湖面上,水葫芦一堆紧挨着一堆,密密麻麻连绵几公里。宽大光洁的叶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翠光,湖面上看不到一丝空隙,绿油油的一遍。这样的景象发生在5·12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由于地震的影响,龚家堰水源的上游都江堰段输水渠道受到了严重损毁,不能给库区补水。加之气候逐渐炎热,进入了水葫芦最适宜生长的温度。“真的是一夜之间,堰区内水葫芦的生长数量能用肉眼看出在增长。”陈强盛说,“眼看着水量减少,水葫芦疯长,想尽一切可能保护水质便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原来,龚家堰不仅担负着我县东山片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任,还是全县近10万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水源供给地。“水葫芦的生长速度其快,你想都不敢想。不出一个月,就能覆盖满龚家堰水域面积的25%。”管理处副处长周小彬说道,“生长快,新老更替也就快。它新陈代谢出的许多腐物是影响水源的罪魁祸首。”东山水利工程管理处的职工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即全体请缨,全然不顾随时由可能发生余震的危险,放下家里的所有事物,投入到打捞水葫芦的工作中。“不能因为天灾,再滋生出危害全县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事情了。”这是陈强盛在职工动员大会上的结束语。与“恶魔”奋战其乐无穷“早上7点钟准时在堰区取水塔点名,中午30分钟吃饭休息,晚上收工时间是6点,但绝对没有一个人是在这个点离开堰区的。”管理处职工郭进回忆道。这是从5月20日到12月11日,近7个月时间里,几乎每天,管理处所有在职员工的工作时间。“这期间没有人早退,没有人迟到,没有人无故请假。就连一职工的亲哥哥去世,也只回老家呆了两天便又回来工作。”提到所有的职工,陈强盛只用了三个字:“好样的!”由于从取水口到水葫芦泛滥区皇坟嘴段必须得穿过一座民用木桥,加之进入5月,降水的增加,桥洞的大小和堰区水位在很多时间都限制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使用快艇工作。“即便是快艇,一进入水葫芦生长的区域也变成了慢艇。”陈强盛说。大多数时候,职工们打捞水葫芦是靠人工撑船,将一丛水葫芦用带钢丝的麻绳围住,一队人在岸边的山坡上拖,一队人借助船只在水里推。这一拖一推,将这一丛水葫芦与“大部队”分离开,转移给在岸附近的另一队人员,大伙站在水里,再将移近的水葫芦一撮一撮从水里拖起,摊到岸边的空地、坡地,让其晾干。“只要离开水,它就不能生存,也就不能危害水质了。”工作人员介绍说。“别看它绿油油在水里好看,轻轻拿起一小枝没什么分量,可在水里,它们根根相连,丝缠线绕,打捞起来很费力气。”周小彬说,“而且,它生长速度太快,今天捞今天长,经常我们干了一
“大战”告捷 水葫芦不再肆虐龚家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