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2例钩端螺旋体病的观察与护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2例钩端螺旋体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观察并发症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早期的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及功能紊乱、以及病程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重症患者可发生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1]。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等,由于钩端螺旋体毒力的大小及侵入数量不同,人体免疫力和反应性不同,因而临床表现较复杂,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同一型钩端螺旋体可以引起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钩端螺旋体又可以引起极为相似的临床症候群。轻者如一般感冒,3~5天体温自动下降恢复正常,重者出现明显或严重的败血症候群、肺大出血型和黄疸出血型等。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钩端螺旋体病患者12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4~67岁;其中农民10例,无业人员2例,全部病例均有野外工作史或活动史;住院天数1~35天。本组中有10例出现并发症,确诊后经抗菌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治愈6例,好转4例,死亡2例,%。从资料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青壮年患者居多。在死亡的2例中,黄疸出血型1例,肺大出血型1例。
观察与护理

因起病急,对本病认识不足,环境、人员陌生,或因误诊而致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等均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不安、恐惧或孤独心理,我们通过加强健康教育,耐心解释和精心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本病,了解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刚入院时由于不了解本病,认为感染传染病,会传染别人,担心别人会另眼对待,顾虑重重。因此,在入院宣教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认真讲解本病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预后等,解释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患病者无需特殊隔离,解除患者和家属思想顾虑。特别应告之家属,亲人焦虑、紧张的情绪可影响患者,在患者面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给患者以支持和鼓励。

本组12例均出现发热,体温多稽留于39
℃,有明显的头痛和肌肉痛,尤以腓肠肌及腰背肌明显。患者全身软弱无力,行走困难,因此必须重视发热的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烦躁者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生活上尽量给予一切照顾。注意室内空气清新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营养和液体的补充,给予高热量、低脂、适量蛋白、少渣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胃肠道出血。鼓励多饮水,以补充足够的液体,同时,应保持口腔清洁和床铺、衣服干净。每1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时予以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温水擦浴时要注意关闭门窗,防止受凉;体温39℃以上时予以酒精擦浴,注意防止虚脱,降温处理后15~30 min复测体温。患者退热大量出汗后应用温水擦拭,及时更换内衣、寝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赫氏反应为部分患者在青霉素首剂治疗后发生的反应,本组发生1例,一般表现

12例钩端螺旋体病的观察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