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飞天《梦圆飞天》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2、通过先学后教,引领学生进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同时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4、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命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让我们承载着梦想,充满希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熟,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教学难点:通过先学后教,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教学准备:1、拷有图片和视频录像的U盘、《歌唱祖国》、《超越梦想》的U盘,重点句子的纸张。2、课前搜集有关载人飞船的图片和资料、太空的图片和资料在班级展出或交流,让学生对太空有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铺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读题入情,激发兴趣。1、(出示)敦煌飞天壁画。同学们,你们知道她的名字吗?她叫“飞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都有飞天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神话到敦煌飞天壁画,无不寄托着这一梦想。中国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而今朝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激动的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齐读课题:梦圆飞天)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的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齐读课题:梦圆飞天)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齐读课题:梦圆飞天)2、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播放《超越梦想》歌曲)板书课题:梦圆飞天3、通过上节课的学下这样的一些文字:一座大漠中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神舟”5号一个难忘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一个英雄的名字——杨利伟一次圆梦的壮举——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二、先学后教,精学感悟,感受成功。观看送行场面录像片段:“神舟”5号发射的场面激动人心、雄伟壮观。“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写感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让学生看送行场面录像片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缩短了,学生的兴趣盎然,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更好地进入角色。)(一)先学1、出示学习目标: 感受精彩场面 品味描写方法2、自学内容(2—15自然段)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写:自己的感受 想:场面描写的方法3、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组长组织,各抒己见。(二)后教师生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片段1: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你体会到什么?描写了什么?(环境:天气)片段2:“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深刻的体会?(一秒一秒、绷得紧紧的、似乎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人物特写:心情)指名读,师范读,生齐读。片段3:(“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视频)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十秒倒计时?(紧张的、激动的、兴奋的)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就要发射升空了。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这10
梦圆飞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