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卓姓家庭的调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珠三角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经济高速增长,由农业社会跨入中等发达[1]。珠海市是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其社会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一卓姓家庭的社会调查,来分析珠海市社会经济现状与展望,希望对珠海市未来发展与决策有所帮助。关键字:社会变迁;农改非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建设;珠海市发展史简介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地理位置优越。珠海是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市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是广东省亚热带地区热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980年8月,中央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现有面积1701平方千米,(2008年统计)。珠海市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市官塘社区的发展史官塘村于1400年左右诞生,距今有600多年。解放前一直是个小渔村,人口很少。改革开放后,人口逐渐增长,距今也迅速发展。到1997年,经过统计,全村已经有93姓。人口现有8000多人。2004年开始,政府通过征用土地逐步把该村转型为社区。把征用的土地建设两所大学,同时,兴起一大批企业落户该社区。如今,官塘村已成功转型为社区,以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打经济模式迅速发展。珠海市没有农村,更没有农民,之所以官塘社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农村社区,理由是官塘社区已没有农业生产。官塘社区正处于向城市社区转化的过渡阶段,但有未完全转化。在这里我把这类社区定义为“农改非社区”。采访官塘社区卓姓一家庭我们访问了一户卓姓家庭,卓伯,1944年出生,现年67岁,是一名退休干部。老伯为人风趣,能言善辩,身体力壮,有三个儿女。三个儿女生下三个小孩。老伯一家十口中,大儿子与三儿子随老伯一起住,二女儿嫁了出去(家住香洲)。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官塘的发展史,从中也折射出了珠海的发展。解放前,卓伯家是佃农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三餐不得温饱;土地改革时期,卓伯家仍然是贫农,虽然分得几亩土地,但家里生活还是很困苦的。直到九十年代,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开始腾飞。卓伯家逐渐富裕起来了,现在已经盖起了小洋房,过上了好日子。卓伯现在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每天下棋,聊天,带孙子已是他生活中的重点。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重男轻女是十分严重的,但是在我们了解中,卓伯家在当时是另类的。卓伯说:“在我们家里不见得男尊女卑,也不介意生男生女,在我妈妈的影响下,家里思想比较开放。”卓伯还说:“珠海第一例结扎是我的女儿。”由此看来卓伯家妇女的地位相对平等。当我们问到他对官塘社区的看法时,卓伯表示对社区的治安和卫生有很大的意见。“许多住在楼的居民把垃圾往楼下随手一丢,不仅破坏了社区的卫生,还经常引起邻里争吵”;“少数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影响社会治安”;“社区人口众多,外来人口租房在社区”。可见人们的生活方式、素质存在较大的问题,存在着打麻将、赌博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于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观念。关于官塘社区调查分析官塘社区是农转非社区的典型代表,折射出我国农转非社区普遍存的治安差和卫生差问题。官塘社区会出现治安差、卫生差等问题是很正常的。根据官塘
社会学论文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