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貌地貌二、基本地貌类型地球表面最高(最大)一级地貌类型是大陆和海洋盆地。大面积的山地和平原、海底山地和海底平原是第二级地貌类型。山地和平原又包括低(小)一级的地貌类型,山地又可分为山岭、谷地、山间盆地等。平原则可因海拔高低不同而分为高平原(高原)和低平原。高级地貌类型都具有构造成因,以内力作用为主导或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低级地貌类型则以外力作用为主导或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巨大的正地貌是构造隆升与外力剥蚀的结果,范围广大的负地貌则是构造沉降与外力堆积的产物。无论是内力为主导,还是外力为主导形成的地貌类型,都可以按形态成因原则再进一步划分。大陆表面地貌的基本类型是山地和平原。就广义而言,山地包括丘陵,平原则包括高原。(一)山地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地区经外力切割而成。山岭的形态要素包括山顶、山坡和山麓。山顶呈狭长带状延伸时称为山脊。山顶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尖顶山、圆顶山、平顶山三类。山坡可分为直形坡、凹形坡和阶状坡。谷地包括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次级地貌类型。山地分类高山3500—5000m按绝对高度极高山>5000m中山1000—3500m低山<1000m按相对高度深切割中等切割浅切割昆仑山玉珠峰我国划分标准:海拔>5000m:极高山3500~5000m:高山1000~3500m:中山500~1000m:低山<500m:丘陵(相对高度<300m)南京钟山丘陵南京钟山(紫金山),(二)平原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平原。低平原:(<200米)高平原:(200-600米)按海拔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均很小分为切割高原与波状高原两类倾斜的>2°起伏的>2°,相向或相背倾斜按形态平坦的<2°凹状的>2°,倾向中心堆积平原:侵蚀平原:按成因冲积平原、三角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风积平原、冰碛平原、海积平原等侵蚀剥蚀平原、溶蚀平原、冰蚀平原、海蚀平原、风蚀平原等假定地表没有地势起伏和地貌分异,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及由之转化而成的热能和地表温度状况应严格按纬度分布。但实际存在的地貌分异显著改变了这一特点,导致山地阳坡与阴坡温度不相同,各高度层带的温度更是迥然不同,东西走向山地经常成为热量带界线,例如我国的秦岭就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高原与同一纬度平原相比较,温度明显偏低,有时甚至低于其高纬一侧的平原的温度,从而呈现所谓的温度南北倒置现象。例如青藏高原年平均温在0度以下,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温反而在10度以上;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即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温度也有很大差别,特定地貌条件下发生的焚风常使背风坡温度高于同海拔的迎风坡。根据气温直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山地与高原往往形成“冷岛”,例如青藏高原;盆地和河谷相反,成为“热岛”例如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火炉。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地貌类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