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年月成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卷第期..
【文艺理论研究】
“二重证据法”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苏羽. 唐艳华
.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 ,陕西西安
摘要: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用亦对文学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先生结合中西学术。采般的生动描绘或以象征表现外部客体,也可以指揭
用的研究史学的重要考据方法。示人性的一般普遍特征,或呈现自然世界外部客体
王国维先生在《古史新证》中谈到:“吾辈生于今后面的理想形式。”‘二重证据法”的具体运用可以
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个别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了解当时社会的各方面。体会
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作者的心理变化。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
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帮助。具体操作办法就是引考证人文学研究,代表作
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就是王氏的《宋元戏曲考》。“在研究过程中,他非常
之。”即不能像乾嘉学派那样。以单纯的文献作为重视史料。但从不定留在对史料的搜集和引证上,而
考据的唯一证据。“二重证据法”就是以已有的纸上是重视对史料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和归纳总结
材料,解释新发现的地下材料。又以新发现的地下材上。”。王氏“在对戏曲之史的发展的探索中,则又运
料。印证纸上的材料。新发现的材料可以证明记载中用了清代‘朴学’家的‘考证’方法,探颐索引,钩沉故
那些真实可靠的内容,反过来古史记载也可弥补新材实。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龚克昌先生在对
料的脱漏,二者相互印证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全面、更张衡《二京赋》的研究中,看到一些描写汉代的杂技
真实的史料。陈寅恪先生对此也有过概括:“一日取地的内容,对其真实性有所疑问,可是龚先生从山东一
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日取异族之故处汉代墓葬中的砖画上却惊喜地发现了有关汉代杂
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日取外来之观念,以技、角抵戏的内容。砖画中所描绘的汉代娱乐节目与
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二重证据法”作为一种历张衡《二京赋》中的描写大体一致,而且更为直观生
史考证方法,“实际上是西方资产阶级实证论和乾嘉动。两者互相印证,证明了《二京赋》描写的真实性,
学派由字通辞、由辞通道的考据方法的有机结合。”。嘲对我们了解汉赋的艺术特征,乃至对汉代社会、艺术
。
高的与文献并重的地位。要求研究者必须把纸上材料“二重证据法”在运用中的文献意识值得我们注
和新出土的材料结合起来,引导人们不再固守非六经意。这里所说的文献意识是指对待文献的方法。王国
正史不足为证的封闭式的研究思路。寻找纸上材料之维在使用“二重证据法”时,并不是单纯的以新发现
外的资料、视角、途径去从事研究。较之传统的考据的的材料为准,除去新发现的材料外。还加以其他各种
方法,王国维无疑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原有的材料。这就涉及到对“新材料”的选择问题。
“二
“二重证据法”对文学研究的启示.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