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商银行资金业务拨备计提的思考近年来,宏观经济不景气、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跨界竞争,农商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反弹、息差收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无论是资产端还是负债端都面临考验,不少农商银行在传统的存贷业务之外尝试进行转型,加大对资金业务的发展力度是其中方向之一。据不完全了解,部分农商银行资金业务条线收入在全行收入占比超过40%,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2017年以来,对资金业务的监管不断趋严,其中重点打击各种监管套利行为,如规避信用风险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充足指标等,其中规避拨备计提也是其中之一。所谓拨备是指银行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其中信贷资产的预期损失由贷款损失减值准备覆盖,非信贷资产的预期损失由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覆盖,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银行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不同于以往对资金业务是低风险业务的认知,资金业务的风险在不断的暴露,一是农商银行委外业务出现风险,收益未达预期甚至本金亏损的情况不断增多;二是信用债投资、股票质押式回购、非标债权业务等出现违约事件不断产生;三是资管新规下理财打破刚兑,同业理财大概率会成为第一个突破口,其潜在风险不得不防;四是不良资产等表内贷款通过非洁净出表,通过通道转为表外业务或其他非信贷资产,美化监管指标,减少资本和拨备计提的情况也仍未禁绝。资金业务的整体风险系数的上升,为应对资金业务预期损失的拨备计提是否充分是农商银行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拨备计提监管规定与农商银行计提现状针对非信贷资产的拨备计提散落在不同监管部门不同时期的多个文件,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29号)中规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1〕4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49号)等文件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财政部《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金融企业对非信贷资产未实施风险分类的,可按非信贷资产余额的1%-%计提一般准备。标准法潜在风险估计值计算公式:潜在风险估计值=正常类风险资产×%+关注类风险资产×3%+次级类风险资产×30%+可疑类风险资产×60%+损失类风险资产×100%。另外银监非现场监管报表《S4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表》填报说明,非信贷资产项目和五级分类标准主要参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并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同时,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参照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计提。根据以上各项监管规定和要求,农商银行一直在探索资金业务的风险管理和拨备计提,但在实践中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农商银行能够制定专门的非信贷业务资产风险分类与拨备计提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部分农商银行只对特殊目的载体投资、信用债计提一定比例的拨备,对存放同业、同业存单等同业业务并不计提拨备,同时计提比例也低于规定;甚至有部分农商银行只对抵债资产、应收利息等明显存在风险的非信贷资产计提拨备,对资金业务并不计提任何拨备。整体而言,农商银行的资金业务的拨备计提并不审慎、足额和充分。追根溯源,一是农商银行面临最主要的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仍集中在信贷业务,在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不佳的情况下,贷款损
关于农商银行资金业务拨备计提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