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之行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学习洋思之行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学习、了解了洋思人首创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洋思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就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教育理念在洋思教学模式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在洋思中学我听了两节数学课,教学的全过程主要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使问题形成、提出,使矛盾、困惑碰撞,逼近最近发展区,逼迫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小组和教师。但是,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教师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学生自学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就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洲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传统的“集体授课制”变为“个体”和“集体”相结合,以“个体”为主的形式,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教师“满堂灌”,变为如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通过学习反思,我觉得洋思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一、指导自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洋思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训练,还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学生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自学前为他们写出详细的引路提纲,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让学生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先学”。引路提纲的指导形式一般用10-15节课后,就要开始压缩提纲内容了,即引路提纲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不再写那些明显的知识点,只写学生看书时容易忽视的问题。这种提纲大约再使用10次左右,学生自已阅读课本的能力基本上就养成了。此时要多问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洋思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虽然教的内容是少了,但教的要求不能降低。大纲要求理解的,就要讲为什么,让学生真正理解,然后上升为理论,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研究怎么运用。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学生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当堂作业”中不出错或少出错的保证。在“教”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
洋思之行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