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产业链“困局”
把脉中者胡亮
中国动漫产业前景巨大,已经成为国内外动漫企业的共识。虽然,目前已经具有 1000
亿空间的动漫市场,但是盈利模式还不明确,这已经成为国内所有动漫业者的心头之痛。对
此,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动漫产业的产业链断裂,是导致中国动漫业无法盈利的根本原因。
盲目的中国动漫产业链
“现在有很多人或者机构都盲目地想要构建一个产业链条,或是凭空建立一个动漫产业
模式,但这个模式却不符合市场规律。”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波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
动漫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它需要整合从创作到零售终端的每一个产业,这个产业链
条上有纷繁复杂的、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一旦动漫产业链的建立出现问题,则会牵一发而
动全身。
然而目前很多机构盲目地学习日本、美国的产业链模式,在两者的基础上不经过市场的
建立,不经过社会文化背景的调查就盲目地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产业链模式,这样不科学的
产业链是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并促进其成长的。
“动漫产业链不能仅靠仿造国外的模式,这样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中者表示。他说,比如目前国内的动画片学习国外的模式,将整部
动画片分为 52 集,一集 22 分半,以此达到与国际接轨,可是却没有考虑国外之所以分 52
集的真正原因。
“国外分 52 集是因为 1 年有 52 个星期天,每个星期播一集,这样可以确保广告商的
利益,然而国内的动画片通常 52 集,一天一集。更有甚者,一天二集、三集,没有按照商
品广告价值规律来进行,使得附加于动画片上的广告价值的内容大打折扣。”李仲秋说。
前几年有人提出中国动漫产业链应遵循“从连载漫画单行本到动画,到周边的产品,到
商业授权”这样的模式,但是放到市场上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动漫产业被分成若干块,企
业各行其是,谁也做不大,谁也做不好。
“中国的动漫产业不应该盲目模仿,而是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创出一条道路。”业内
人士一致认为。
衍生产品的开发
动漫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延展性的发展,开发衍生产品来获利是动漫产业价值链的终端,
也是动漫产业中利润最大、操作空间最广的一个环节。
一般来说,表层上的动漫衍生产品包括音像制品,小说,游戏,玩具模型,服装等。深
层的衍生产品可以以形象授权方式进入更广泛的领域,比如旅游产业等。
在李仲秋看来,国内动画片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后续衍生产品开发的缺失。例如由
于电视台固有的条件,限定了动画片播放不能按照动画片的商业规律来进行,动画片一个多
月就播放完了,很难促使其动漫形象的延续,这样在衍生产品开发上肯定增加了难度。
“目前中国动漫市场上的衍生动漫产品,多半都是‘贴牌’生产。”北京互象动画有限
公司负责人王波对本报记者说,在产品开发上,需要针对市场创意的生产,而不仅仅是粘上
一个标识就可以叫“开发”了。
不可否认,国产动漫形象贴牌生产引发的产品质量、品牌危机等问题,导致了原本起步
就晚的中国动漫产业化更是步履艰难,将市场拱手于“洋“卡通。例如,蓝猫动漫形象获得
大众认可之后,“蓝猫”6000 余种系列产品的开发都局限于如卡通茶杯、卡通书包、卡通
贴纸、卡通 T 恤衫、服装
中国动漫产业链“困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