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误诊子宫肌瘤1例报道
【关键词】子宫肉瘤子宫肌瘤
子宫肉瘤少见,恶性程度高,占子宫肌恶性肿瘤的2%—4%,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来源于子宫肌层,及层内结缔组织和内膜间质,也可继发于子宫平滑肌瘤,多见于40—60岁妇女,因子宫肉瘤临床表现和子宫肌瘤相似,术前诊断较困难[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肉瘤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38岁,(病案号2009080902)因“月经量多一年余,加重2个月,普查发现子宫肌瘤”,于2009年8月9日收治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15―630天,量中等无血块,于2008年10月份体检查B超示“子宫肌瘤”,未予任何治疗。近一年来月经量多,周期、经期均正常,今年7月12日因月经量多伴有血块经期延长来我院查B超示“子宫肌瘤”,末次月经8月7日经量多有大血块来门诊查治,门诊拟“子宫肌瘤、子宫出血”,收治入院,入院查体,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增大如2个月大小,宫颈轻度炎症,双侧附件无异常,血Hb88g/L,×109/L,PLT113×109/L,,肌酐50mmol/L,尿酸235mmol/L,,T-,ALT40u/L,r-GT27u/L,ALT14u/L。乙肝两对半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CT轻度炎症,B超示子宫切面内径71×65×72mm,形态异常,体积不规则增大,宫内回声不均,其内见一个大小约54×45mm异常回声,形状呈圆形,内部回声稍增强分布不均匀,边界清楚,后方回声无变化,宫腔分离,内见条状暗区,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子宫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考虑子宫肌瘤。患者入院后,给予止血补液消炎等治疗后血止。入院诊断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出血。应家属要求,于8月12日在连硬麻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顺利。
术后剖示子宫内见息肉状肿物标本送检,术后一周病理检查示:子宫体(息肉状物),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肿瘤伴有粘液变,肿瘤侵犯浅肌层,切缘阴性(未见肿物)。术后一周查,,,术后病理再次请三级医院病理专家会诊及作免疫组化提示,病理诊断:子宫体(息肉状肿物)低度恶性梭形肿瘤伴粘液变性,肿瘤侵犯浅肌层,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考虑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部分向平滑肌分化。(注: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显示Des散+SMA-CD10灶+MyoD1-S-100-inhibi1- CK-Ki-b730%+)患者于9月26日(病案号2009092605)再次在连麻下行双侧附件+残留宫颈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示:1:宫颈组织示慢性宫颈及宫颈内膜炎,伴糜烂及纳氏囊肿形成;阴道切缘未见特殊,切片中未见有肿瘤累及。2:双侧输卵管未见特殊,双侧卵巢示多发性滤泡囊性扩张。术后8天,痊愈出院。术后口服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6个月,于术后前6月每月随访(盆腔检查,血常规,CA125,CEA,胸片),以后每3月随访以上内容均正常范围,现随访2年余患者情况良好。
2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2],常见于30-50岁女性,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肌瘤生长部位,有无变性相关。大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
子宫肉瘤误诊子宫肌瘤1例报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