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的检验
【关键词】碘缺乏病检验
(一)防治措施
(iodized salt)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先从北方个别省份开始,到70~80年代全国所有缺碘地区均供应了碘盐,1995年开始了全民食盐加碘的防治策略。
碘盐中碘浓度:碘盐中添加多少碘才可能纠正碘缺乏,其影响因素为:按人每日对碘的需要量,以碘离子计算,公认的供给标准为150μg/d;当地的缺碘程度,可以通过尿碘来判断;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因地区均10g是合理的;烹调习惯,有的人做菜时喜欢“爆盐”,即放入油后,待油热后放入盐,这种情况下盐碘损失较多;食物中有无致甲肿物质,如果有致甲肿物质,碘的供应量需提高。食盐加碘的浓度还考虑到生产、销售、储存过程中的碘丢失为碘含量不低于20mg/kg。按人均日消耗盐10g计算,每人每天从碘盐中获得150~200μg的碘,再加上从食物和饮水中还会获得一部分碘,故足可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量。
碘盐中所用的含碘化合物:目前碘盐中所采用的碘化物有两种:碘化钾(KI)和碘酸钾(KIOa)。由于大家公认碘酸钾是比碘化钾更合适,因为它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炎热、潮湿或热带气候下也比较稳定。我国在历史上使用过碘化钾,从1989年起,已改用碘酸钾。
USI的副作用:USI副作用的发生通常是在长期慢性缺碘病人快速增加碘摄人量,或碘摄入量过高之后发生的,它包括有:
(1)碘性甲亢(iodine-induced hyperthyroidism,IIH):碘干预措施实施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并发症是IIH。在全世界近百年的食盐加碘的历史经验中,IIH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它通常发生在补碘后1年左右,从流行病学看大约持续3~5年(少数5~10年),而后下降至食盐加碘前的水平。
(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AITD):临床观察发现补碘后通常会使AITD加重或诱发隐性AITD变为显性。
应高度关注因碘摄入量增高所带来的以碘性甲亢(IIH)为代表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高的问题,它的发病与碘有关,但甲状腺疾病发病原因复杂,碘不是其惟一的原因。
鉴于IIH等副作用是一过性,一般于碘盐防治几年后(5~10年)逐渐下降至加碘前的水平;而碘缺乏危害是全民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严重影响下一代的脑发育而事关民族的素质和社会的进步,因此碘缺乏是防治的重点,其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也不容忽视。对于IIH等副作用的特别关注,决不应延误、放弃或停止碘盐防治规划的实施。通过不间断的碘营养监测,不断调整加碘水平使之发挥补碘所带来的最大效益,又使其副作用降至最低水平。
(iodized oil) 碘油即乙基碘油,是用植物油与碘化氢加成反应后所形成的一种有机碘化物。现在临床使用的碘油主要有两种剂型:针剂为注射用;胶囊(或微胶囊冲剂)供口服用。肌注碘油后,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而成为“碘库”,碘缓慢释放,供机体使用。肌注后供碘有效时期大约为3年;口服仅为1年左右。碘油作为补碘措施只能作为碘盐的补充形式,世世代代的长期补碘还是以碘盐为主。碘油主要用于:
(1)严重缺碘,病情严重,需要迅速控制病情,特别是迅速控制脑发育落后的发生,人群补上碘油后,应尽
碘缺乏病的检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