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分析指标
学习目标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分类
生产、分配、最终使用指标
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资产负债与国民财富指标
国民经济常用分析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也称“国民经济核算”,它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统计核算,藉此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国民经济是由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规范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一套宏观核算制度,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界定一系列宏观核算的概念、定义和核算规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核算方法和表现形式。按照这套方法制度,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得到国民经济运行的系统而详尽的数据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我国现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可以用图10-1来反映。
图10-1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基本核算表”所包含的五大核算: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对国民经济活动基本经济总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
。运用投入产出表详细地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之间、部门之间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
。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
。综合反映衡状况、收支结构和外汇储备状况。
。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产和负债总量、结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常住单位原则
“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这里需要注意两点:(1)“经济领土”并不等于通常所说的地理或政治领土。(2) “经济利益中心”取决于机构单位在何处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如厂房、设施、住宅等),并长期(通常为一年以上)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一国的所有的常住单位构成该国的“国民经济总体”;而所有与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或存在经济联系的非常住单位则统称为“国外”。常住经济单位在主权领土以外的生产活动仍然是本国的生产活动,属于本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范围。
(二)生产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是指国民经济核算应对生产活动的全部有效成果进行计量。
“社会性原则”是指作为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果还必须具有社会性,即不仅是生产者个人所需要的,而且还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成果。
(三) 平衡原则
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者在总量上应该是恒等或平衡的。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原则”,国外有的学者将这种关系称作“三方等价原理”。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一、国民经济统计分类的作用
二、机构部门分类
三、活动部门分类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幻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