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全面小康乡(镇、街道)创建十条毕节市全面小康乡(镇、街道)创建十条第一条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大力发展适宜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提高农民合作经营水平,多渠道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居民增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科技运用,发展多种经营,整合各类政策、资金和项目投入,培育和壮大乡镇一产、二产和三产规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番的目标。第二条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全面完成通村油路、通组公路建设、连户路建设,完善乡村公路建设管理机制,农村公路建、养并重,确保农村公路畅通无阻,开通通村客运;全面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水利设施得到完善,老百姓生产生活供电质量有保障,实现农村广播、电视、通讯、邮递、互联网五通。第三条实现乡村居民住有所居。加大农村危房、无房户工程建设力度,全面消除农村危房、无房现象,加大乡镇一级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实现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引导群众建设有特色的民居,引导和规范农村畜(禽)圈舍建设,优化、美化、绿化人居环境。第四条实现社会保障广覆盖。贯彻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使农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普惠群众,提高各类保障群体的参保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劳动就业培训体系,促进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第五条实现社会事业保障有力。切实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9+3目标;在人员、设备上优化投入,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居卫生室建设能满足群众看病基本需要;科技兴农实现全面覆盖,良种良法得到全面普及;完善乡村文体娱乐设施建设,乡镇有文体休闲娱乐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广场,村有文体活动小广场、图书室。第六条实现“三化”发展特色鲜明。立足区域实际,突出地域特色,依托资源禀赋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三化”联动,在产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之中的某一项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主导型的乡镇城镇化率达45%以上,工业经济主导型或现代农业主导型的乡镇要有1个以上经营规模上千万元的主导产业或基地,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第七条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现安全生产;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服务满意度达到80%以上;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第八条实现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完善乡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乡镇所在地和各村(社区)建有文体活动广场,乡有文化文艺宣传队,村有文化文艺宣传员,群众文体活动经常开展,节日活动、主题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学习宣传活动有序开展,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精神风貌得到显著提升,文明村镇、和谐村寨建设成效突出。第九条实现生产生活环境优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乡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治理、保护设施得到完善,乡(镇)貌文明,村容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五园新村”建设蔚然成风。第十条实现村居事务自治管理。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居经济文化社会事务实现自治管理,村务居务实现全面及时公开,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等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群众主人翁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毕节市全面小康乡镇创建十条》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类别分项指标单位分值权重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得分一、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18分)1农村居
毕节市全面小康乡(镇、街道)创建十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