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信息化论文:浅析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方法:对ERP、CAPP、PDM等方面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信息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结论:信息化必须与工业化充分融合,才能显示其无形的长远的效益。信息化可以推动工业水平的提升。而工业水平的提升,则可以促进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ERP;CAPP;PDM
1 两者融合的必要性
按我们的一般理解,工业化通常被认为是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不断上升的过程,当然,工业化肯定还有其它的一些丰富内涵。工业化不仅是发展工业的问题,它是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全面剧烈转变的过程。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以后实行信息化的,而我国则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就出现了信息化问题。十七大会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两者充分融合、共同促进是非常必要的。信息化需要与工业化融合,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做到既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又使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使两者都能顺利、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既是实现工业化的正确途径,也是发展信息化的正确途径。
2 制造与信息化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我们所理解的“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开发能力和经营水平的过程。在企业制造中,可以以信息化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优化资源,并达到提高制造水平的目的。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都会随时都会发生。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需要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并将他们结合起来,还要对本企业的产品型号、加工手段乃至本企业的管理规章有长时间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将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解决,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企业制造技术中,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归档、更改过程也正在逐渐应用信息化技术。我们所遇到的技术文件、零部件库存、原材料、物资的选用、资料的归档都已经与传统的技术、管理有了明显不同。也就是说,信息化制造技术已成必然趋势。本节将主要浅析制造与信息化融合的方式,并介绍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ERP的应用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实际上,ERP系统就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获取最高利润的行为。目前,在各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尤为重要,数据准备和维护贯穿了ERP项目实施的全过程。ERP在实施中需要从上游研发部门获得足够的电子图纸、各种明细表,还要及时从生产一线得到有关设备、工装、原材料的变更信息。以上这些描述制造对象和制造过程的各种形式的文档就是我们所说的制造数据。这是ERP数据准备的第一步
———数据收集和编码的过程。在输入ERP数据时,需要录入产品结构、产品材料定额、外购件乃至工序内容。这不应该是一个从纸质文档上照搬的过程,因为作为一个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纸质文
工业信息化论文:浅析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