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安禄山研究有重要推进的应是安禄山身世的廓清及其目昏、易怒最后惨遭斫腹身死之谜的解析,另外,玄宗对安禄山有反叛之心明明有所察觉却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服,相反却“赐浴华清池”,书中对其原因也作了合理而细致的考察。国人应该都知道安史之乱,也会知道安禄山这个名字。这个跳起胡旋舞来“疾如风”的胖子深得玄宗宠爱,甘为杨贵妃义子,且巧舌如簧,深谙献媚之术。当玄宗问起他的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时,安禄山巧妙应对:“只有赤心一颗。”除了这些模糊的轮廓,我想一般读者对安禄山的了解不会太多,而这本《安禄山服散考》(以下简称《服散考》),借助人类学尤其是考古学等资料,对安禄山的身世、事迹及往者存疑处作了一全面观照,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安禄山别传,这部问题意识极强的著作虽然部头不大,涉及的方面却不少,全书通篇均旨在呈现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安禄山。书中的章节题目起得颇有意思,现不惮烦迻录于此:身世;斗战神;金鸡帐与重床;莨菪子;助情花香;安禄山服散考;炼丹与服食;善相的玄宗与禄山的痣;厌胜禄山;赐浴华清池;陵墓,并附有章怀太子墓壁画与李守礼、唐章怀太子的两京宅邸。因而,书名《安禄山服散考》所涵盖的其实仅仅是正文内容的一部分。作者在序言中讲到:“本书可以说是一个杂色拼盘,将不同的碎片拼接在一起,意在表达安禄山种族文化及其服散的状态和陵寝的可能形态、帝王道士唐玄宗的宗教实践及在安史之乱中所起的作用。”而在笔者看来,对安禄山研究有重要推进的应是安禄山身世的廓清及其目昏、易怒最后惨遭斫腹身死之谜的解析,另外,玄宗对安禄山有反叛之心明明有所察觉却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服,相反却“赐浴华清池”,书中对其原因也作了合理而细致的考察。关于安禄山的身世,根据《新唐书》本传及《资治通鉴》记载,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如下:安禄山为营州杂胡,是身为突厥女巫的阿史德氏向轧荦山神祈祷求子而得,故初名阿荦山,本姓康,后随着母亲的再嫁,又冒姓安,更名禄山。此即安禄山的大致身世,而对于其中近乎神话式的向山神祈祷得子、女巫携子再嫁将军等不可按常理理解的行为,作者通过翻检史料,结合人类学知识,认为安禄山不知生父,与古代北方诸民族的婚前性自由与非婚生子的婚俗相关,而托姓“昭武九姓”(《新唐书陶瓷钢管:“康者……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中的首姓——康姓,其目的是以此来美化、神化自身,藉此抬高自身的地位。我们知道,中古门阀制度影响既深且巨,至唐时虽有衰弱之势但仍左右着时人的观念与看法,攀附高门的途径之一便是与大族通婚,太宗朝名臣魏徵与旧族联姻便是明证。即使通婚不成,假冒大族出身也不失为一种办法,陈寅恪先生曾就李唐出于陇西李氏作了考证,认为其祖先要么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要么是其假冒牌。魏徵自称巨鹿魏氏,按照唐长孺先生的说法,则“可能是依托”(详《魏晋南北朝史三论》)。胡人沾染中原习俗既久,借助望族、大族抬高血统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不仅如此,神话自己的出身更有助于稳固安禄山在本族战斗神的地位,此种神话与现实一结合,安禄山军事领袖的地位便无人可撼动了。而女巫得以再嫁将军,一方面与前揭所说非婚生子习俗有关,又与安禄山母亲的身份有关,其母名义上是女巫,确切的说是“鼓舞以事胡天的女舞者”(《服散考》,第24页),又因信仰祆教的昭武九姓将领喜用鼓乐祭祀,因此,“可能正是在这种
告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安禄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