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衡政策二战后因为美国与苏联两大集团对立对峙,美国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大不如前,中国实力有了很大提升。美国为了遏制中洋地区的部署,以遏制中国的崛起,赢回战略上的主动和主导权。借此既振兴美国经通过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2亚太政策的号角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最早于2011年提出。是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美洋世纪》,提出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希拉里的这篇文章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先声。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正式提出美国“转向亚洲”战略。奥巴马政府的这项决定,赢得了当时美国部分鹰派人士的支持,一些传统智库也纷纷为增加在亚太驻军“摇旗呐喊”。就在报告出台后不久,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了一份名为“力量支撑的合作:美国战略与中国南海”的报告,建议美国政府未来10年内将其在全球舰艇数量增至346艘,而不是囿于衡政策外交以及军事上小北约 加强与联盟伙伴,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的关系。这是希拉里•克林顿描述为“美国转向亚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对于其联盟而言,奥巴马政府的核心目标是维持联盟核心目标的共识,巩固同盟关系;确保联盟是“灵活”、“适应”新的区域挑战;并保证能够威慑非联盟行为体的挑衅的联盟的防御能力。经济方面 参加TPP谈判,旨在推进制度化区域自由贸易做法。参加TPP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的构想是12个谈判方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文莱、智利、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和越南——这形成了更广泛的协议的基础。如果成功,TPP可以为美国带来许多好处。这将包括美国进入亚洲不断增长的市场,有利于刺激美国出口的增长,创造与出口相关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复苏,同时加强保护美的区域市场进行商业竞争。意识形态 高呼维护民主、人权和法治。奥巴马政府强调普世的权利,对北京施压,督促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要遵循正确的实践。使人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对区域和全球的威胁会更少,中国更有可能成为国际社会中起建设性作用的成员。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衡战略” 附录 外交方面,主要措施包括“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与“价值观外交”等。所谓“前沿部署性外交”,即是将高级官员、学者专家、跨国组织工作人员等派驻东亚各国,以便美国能够在这一区域进行全覆盖式的交流,从而让影响力得以发展。而“多边外交”,是指参与并主导东亚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具体来说,美国的多边外交举措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已经由其主导的东亚多边机制,如APEC;二是在尚未由美国主导的多边机制中争取主导权,借由东盟的多边外交管道来介入东亚事务,尤其是东亚安全事务。至于“价值观外交”,则是在东亚地区宣扬自由与民主,即推行美国价值观。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在外交方面高度重视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共识,并希望能够通过外交管道来参与并主导东亚的经济和安全事务。[3]除此之外,美国还充分利用“巧实力”这一概念,不仅与同为“民主世界”的国家展开沟通,同时也积极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异见”政权接触并示以友好,比如与恢复与缅甸的外交关系 军事方面,美国不断加大在这一区域的投入,而投入主要分为三类:保持并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提高与盟国的军演频率与力度;强化与本区域国家的军事交流。其策略核心为“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所谓“巩固老朋友”,是指加强对于同盟国的安全承诺,并加大在东亚地区的军事投入,巩固与盟国的军事关系,同时提高盟国的整体军事实力。其中,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美菲同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2年以来,美国己经在该地区进行了多次双边、多边大规模军事演习 经济方面,美国极为重视在这一区域的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区,其中最为看重的是TPP:美国希望借这一组织来构筑以它自己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从而在经济上与除中国外的主要东亚国家捆绑在一起,力图排除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并整合东盟与APEC资源。2011年的APEC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在其演讲中高调表态,内容涉及人民币汇率、中小企业融资以及TPP等问题。[8]美国希望借此塑造和主导东亚的经济发展方向,继而
美国亚太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