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3、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恋恋不舍和无限惆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导入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例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作者介绍及解题诗文赏析(一)聆听感受1、 播放录音,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及音节2、 读准字音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ó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二)整体感知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2、 解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提问: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3、 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2、 赏析诗句(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 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
白雪歌送判官归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