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间规划2010考研复习:宏观时间规划指导考研复习总体规划是指对考研复习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总体上的规划和安排,属于宏观层次的战略。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复习总时间的确定,各科目复习时间的分配,各科目何时开始复习,何时进行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和冲刺轮以及各轮的时间长短和复习内容。一、确定复习时间的总长度,把握总体时间安排的松紧度。要进行总体的学习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确定自己的复习时间,哪个阶段该松哪个阶段该紧,之后才能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宏观规划,在这个计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那么如何确定自己的复习时间长度,把握这个松紧度呢?考生要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结合起来,正确评估自己。作为参照的因素有:学习基础、专业课的复习内容、考试性质、报考专业的冷热度、个人的信心值和心理素质、个人的身体素质。在这里,我们称“英语水平达到四级,非跨专业、不考数学、报考专业冷热适中、信心值居中,身体状况良好”类的考生为“基本条件考生”,称“英语水平未达到四级、换专业、考数学、报考专业热、信心值低、身体状况较差”的考生为“低于基本条件考生”,与之相反的称为“超基本条件考生”。(一)“基本条件考生”与“超基本条件考生”。这两类考生由于基础不差,复习时间可相对放宽一些,可以不必尽早进行复习,如有必要尽早复习,建议前期复习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凑,从暑期以后进入紧凑期为佳。(二)“低于基本条件考生”。这类相对来说优势较少,如果按照以上两类考生的开始复习时间,很可能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因此有必要提前进入复习阶段,并且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攻破弱点。应该差什么就补什么,英语差就补英语,数学差就补数学,专业课差或者跨专业就补专业。当然,为了避免学习单调,也可在重点复习哪一科的同时配合着学习点其他科目。(三)如果不是第一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无论以上情况怎么样,都可以按照“基本条件考生”的复习时间。(四)若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复习总时间相冲突,也就是说复习时间并不充裕,这个时候,考生应在复习过程中以掌握“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为原则,学会舍弃。二、总体复习时间规划有了考研的决定,有了确定的复习时间,接下来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将备考阶段这个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学习价值。以下是根据不同种类的考生给出的一些时间分配上的建议,目的给考生以参考和启示,建议考生不要照搬全抄,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更改制定。另外,要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检测,若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要及时更改,重新制定。(一)所考科目时间分配参考方案在保证各科平衡的前提下有所侧重。总体复习时间的分配要遵循突出重点、向弱项倾斜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忌“平均主义”。比如,英语是弱项,数学是强项,就要多安排一些时间给英语;跨专业报考,就要多安排些时间给专业课。以下是总的时间分配方案,可供大家参考。如图所示: 数学英语政治专业本专业报考的时间分配30%30%20%20%跨专业报考的时间分配25%25%20%30%英语基础较差的时间分配25%35%20%20%不考数学的时间分配 30%20%50%(二)(年前-3月份)有的考生早已决定考研,有的考生考试内容为非统考科目,有的考生想提早进入复习,对于这些考生而言,他们有必要也往往从年前就已经着手复习了,复习时间相对
考研时间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