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后
一
课
都
德
1、简述《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
2、简述《最后一课》的结构;
3、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主要内容:
普法战争后,沦陷区一所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小学生自叙和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生动表现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祖国的热爱。
结构:
第一部分(1—6);
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
韩麦尔先生讲课的情景和小弗朗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
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小弗朗士的变化:
对于学习: 他贪玩、不爱学习,最后
却觉得它们都是好朋友,舍不得分手。
对于韩麦尔先生:本觉得先生严厉,现
在称先生为“可怜的人”,理解同情并
敬仰先生的人格。
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小弗郎士本
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而在最后一堂课
上他懂得了爱国,成长为一个懂事成熟
、热爱祖国的孩子。
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
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变化:
上课前: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到校后:十分诧异。
听老师的话后:难过,悔恨。
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
心理变化,表现出小弗朗士对于母语的眷恋。
原因:
韩麦尔先生、小镇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通教师。平平常
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
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人:
这是他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
要永远离开,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
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
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上
好这一堂课,这使他异常的难受。
李萍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