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安徽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之光.pdf.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维普资讯
《学术界》双月刊
总第期,.

.
从安徽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之光
。陆勤毅,朱华东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
摘要安徽所处的优越地理环境和史前人文环境为这里史前文化的繁荣和文
明的出现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以蚌埠双墩、含山凌家滩、潜山薛家岗、蒙城尉迟寺遗址
为代表的、内涵丰富的安徽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起着积极的影响,占有重要
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安徽在推动中国旱期南北文化交融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安徽考古;史前文化;文明之光
史学界一般将文明一词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社会解体进入了有国家组织的
阶级社会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国家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
活动中心,一般已发明或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开始冶炼金属。¨从考古学上观
察,文明主要表现在文字、青铜器、城址等因素上,同时与礼制形成相关的遗迹和
遗物,如玉器和祭祀遗址也是值得重视的文明因素。安徽是一块早期人类文明
的诞生地,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安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史前人文环境
安徽地跨江淮,其间地貌丰富,山林湖泊兼而有之,淮河、长江两大河穿流而
过,将安徽自然分为三个区域:皖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地理环境区别明
显,属于一种南北环境气候的交汇地带,气候适宜、环境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
为这块土地上早期人类的生息繁衍、交流沟通提供了条件
在数百万年前安徽境内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遗迹了。从数量看,这里也是
中国远古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的旧石器考古中占有显著的地
作者简介:陆勤毅,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研究:朱华东,安徽大学历史系教师.
· · ——.———
维普资讯
从安徽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之光
位。目前已发现古人类遗址几十处,绝大多数位于淮河以南区域,尤以巢湖流域
一带及长江以南为多,时间也较早。其中以繁昌人字洞遗址最早,距今有两百万
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期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这里发现有包括石器和骨器
在内的人工制品百余件,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国早期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
重要资料;同时在和县龙潭洞和巢湖的银屏山发现了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和县猿
人和巢县人,分属人类进化阶段的晚期直立人和早期智人阶段,距今也有数十万
年。他们的发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的安徽,人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从萧县的花甲寺到黄山的蒋家
山,从宿松的黄鳝嘴到马鞍山的烟墩山,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均发现大量遗
址,规模大小有别,时间早晚不一,其中以淮河流域发现的遗址时间最早,最早的
遗址距今已有多年。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开始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
并饲养家畜,又以采集和渔猎作为生活资料的补充,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
到了新石器中晚期,社会逐渐出现了分工,阶级开始分化,产生了贫富差距,大型
聚落和玉器等规格很高的遗迹和遗物开始出现。这些文明因素的逐渐显现标志
着当时的安徽向着文明社会又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先民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
周边文化在此融会贯通,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可看出周边文化对临近的安
徽地区产生的辐射作用。

从安徽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之光.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