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靖宇一中程老师教材分析《毛泽东词两首》是第六单元的一课,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文体形式多样,本课共同的思想主题:革命传统教育。《卜算子·咏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认识革命先辈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和他们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词大意,积累重要字词,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品性和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的品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并能够默写。【教学难点】重点把握词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对内容深入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人物图片,学生结合课前了解,谈认识。师: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两首词。二、资料链接(一)简介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二)知背景《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前苏联政权核心赫鲁晓夫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遭到严正拒绝后,便纠集世界上一些仇华势力,使用了一系列政治高压、经济封锁等手段,使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毛泽东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填了这首主题鲜明、意境深远的词。三、。惟余莽莽()成吉思汗()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蜡( )象今朝( )折腰:( )稍逊( )风骚( )咏梅( )花枝俏(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合作探究一、写作背景《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当时,国内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前苏联政权核心人物赫鲁晓夫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遭到严正拒绝后,他便纠集世界上一些仇华势力,使用了一系列政治高压、经济封锁等手段,使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他们还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毛泽东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填了这首主题鲜明、意境深远的词。二、课文分析重点语句分析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歌咏了梅花的坚强。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用了什么手法?有哪些作用?明确:夸张的修辞,衬托梅花的顽强不屈3.“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
【教学设计】《卜算子· 咏梅》(苏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