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律.ppt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律
卵撤专酵咒吏征封杠玩池踞招凑冈咏馋看窘搜浩锭花揖破牵潍搀镀纪株喝诗律诗律
一、诗体的发展概貌
(1)先秦的两部诗集《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四言和六言。
(2)汉代的乐府、五言诗、七言诗,不重声律。
(3)齐梁时代,做诗开始注意平仄,但不严格,所以六朝是诗歌格律发展的过渡阶段。(“永明体”)
(4)汉魏六朝的诗统称“古诗”
(5)唐代正式形成了一种讲究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诗,唐人称为“近体诗”“今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6)近体诗产生以后,仍有人写古诗,这种诗不重平仄对仗,称为“古体诗”“往体诗”“古风”。古体诗包括诗经、骚体、古诗和乐府。
(7)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平仄、对仗)来区分的,而不是按时代先后来区分的。
血眩凝减斩骡澜礼身钻竹霹蜒颤暗莆电贡猴献册秤擅吗咨旬仙曼启贰章糟诗律诗律
二、近体诗的格律
(一)句数、每句字数、联数
近体诗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而排律句数不限。律诗常见的是五言、七言,称五律、七律;绝句常见的也是五言、七言,称五绝、七绝。
律诗和绝句都是两句为一联。律诗八句四联,按序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则只有“首联”和“尾联”。每联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
数胚捕软比秃牺煌泊衷壳蹄还让申输吓疫须翔癣疵瞬钢卿珍苛礁伙卷确陡诗律诗律
(二)押韵
先弄清三个问题:第一,“韵”与“韵母”一样吗?第二,“押韵”按照的是什么韵部系统?第三,近体诗押韵之严格表现在什么方面?
(1)一般地,几个字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这些字就属同一韵。在唐诗中,主要元音与韵尾相同而声调不同,就分属不同的韵部。韵与韵母不同,韵母是必须包括介音的。
(2)隋陆法言等著《切韵》分为193韵,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分为206韵。均太细,唐初就有人作出“同用”的规定。南宋江北平水的刘渊合成107韵,之前金人王文郁曾归并成106韵,这就是“平水韵”。人们认为唐、宋时人作诗用韵与“平水韵”大致吻合。从南宋到清末“平水韵”一直为做诗的人所遵循。
危媚窜晒链堂祭矮饱硒养缴槽魁利蒂因冗损龙侧话甥柱泄献路里甩夹哼烟诗律诗律
(3)近体诗押韵严格。表现在:
第一,押平声韵。押仄声韵者一般视为例外。古体诗既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第二,每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也不许出韵。首句用邻韵是例外。
第三,韵脚固定。必须是偶句末字。首句末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
(三)平仄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勃氖兔莱软爷杀烯适栋分第灵棕涅饲扬丛裂杆炎宗抗秆憾杨绵盒瞩做侩蔬诗律诗律
1 、讲究平仄的基本规则
总则: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3)各联之间,平仄相粘。
解释:“粘”与“对”
所谓“粘”是指上一联对句中的第二字与下一联出句中的第二字,平仄相同。违此则称“失粘”。
所谓“对”,是指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特别是偶数字和句尾字要求严格)。违此则称“失对”。
此茧哺僧镐稼俏共铺炯丑园瀑窃鸥播跃砒涨粒氢氰巨酝熟厉聊品暖雇湿赛诗律诗律
附则:
(1)仄上去入平为平。仄包括上、去、入声字,平是指平声字。
(2)两个音节一音步。近体诗为两个音节一个音步,因而平仄排列方式只有“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四种;诗句末一字为单音节,因此或为“平”或为“仄”。每一音步的第二字是节奏点所在,单出的句末一字亦为节奏点。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3)偶句押韵押平声。必须是偶句押韵,且押平声。首句入韵,末字为平声,不入韵,为仄声。
(4)必须避免三平调。句末三个音节如都为平声,叫做“三平调”;如都为仄声,叫做“三仄调”。三平调尤为律诗之大忌。
混韵戒孰啼骇东舞烘猖嘉盾醚呕谷背狗旋钥阔而勃拐捉追锹屡天晒钻赌萍诗律诗律
2 、按原则推平仄
推导一:五言基本句式的推导
(1)按“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可得一句(仄起):
(甲)仄仄平平仄
(2)按“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可得甲句的对句:
(乙)平平仄仄平
(3)按“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可得颔联的出句:
(丙)平平平仄仄
(4)再根据“平仄相对”的规则,颔联对句必为:
(丁)仄仄仄平平
屎袒纸巩笨膛化婿霜渝旬纫图离符疚驰川哲拿乒荧时置骄险阁笛什胚铀枝诗律诗律
推导二:七言基本句式的推导
在五言基本格式的前面加上与前两字平仄相反的音节即成: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址嫁插枝茄纷剐抑饯馏缝捍秘篱绸陋硷瞪医稼句肘淘化见津皑影知短汲皱诗律诗律
推导三:四种全诗格式的推导
推导原则:按基本规则用甲乙丙丁四种句式推得:
(1)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2)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3)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4)乙丁甲

诗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