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智联司法考试每日一题2014年8月27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刘某在某超市捡到失主陈某遗失在该超市的取包牌之后,拿着取包牌从超市的保管人员那里将陈某寄存的一只皮包取出,包内有价值人民币1万余元的笔记本电脑一台。刘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直接正犯
B 被告人朱影伙同李夏云到**区羊亭镇港头村王本香家,以驱鬼为由,诱骗王拿出人民币1430元及价值人民币1840元的黄金首饰作为道具,交给被告人“施法驱鬼”。朱影将上述财物用纸包好后,在“施法”过程中,趁被害人王本香不备,用事先准备好的相同纸包调装有财物的纸包,待“施法”完毕,将该假包交还被害人,并嘱咐3日后才能打开,随后将被害人的上述财物带离现场。行为人的行为成立诈骗罪。
C 甲打电话欺骗在家休息的老人乙:“您的女儿在前面马路上出车祸了,您赶快去。”乙连门也没有锁便急忙赶到马路边。甲趁机取走了乙的财物。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D 甲对乙说:“我这几天出差,我家里的钥匙交给你,请帮我看家”,乙同意。在甲出差的第三天,乙将甲家中的家用电器全部拿走。乙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解析:A项,财产处分人与被害人不同一人的情况,被称为三角诈骗。在三角诈骗中,虽然被骗人与被害人可以不是同一人,但被骗人与财产处分人必须是同一人。因为如果被骗人与财产处分人不是同一人,就缺乏“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这一诈骗罪的本质要素。不仅如此,被骗人还必须具有处分受害人财产的权限或处于可以处分被害人财产的地位,否则将与盗窃罪的间接正犯相区别。本案中,“刘某在某超市捡到失主陈某遗失在该超市的取包牌之后,拿着取包牌从超市的保管人员那里将陈某寄存的一只皮包取出,包内有价值人民币1万余元的笔记本电脑一台”,被骗人是超市的保管人员,被害人是皮包的主人,保管人员具有处分皮包主人财物的权限,因此,是典型的三角诈骗行为,成立诈骗罪。因此,A项正确。
B项,被骗人只有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时,犯罪人的行为才能成立诈骗罪,否则只能成立盗窃罪。被告人朱影伙同李夏云到**区羊亭镇港头村王本香家,以驱鬼为由,诱骗王拿出人民币1430元以及价值人民币1840元的黄金首饰作为
司法考试每日一题.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