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狂犬病疫情调查及处置
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2008年5月2日我国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最为常见。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和处置
定义:
聚集性病例: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暴发疫情(一般事件):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密切接触者:在患儿发病前1周内,与患儿有过共同生活、居住史的家庭(或宿舍)成员;或曾与患儿在同一班级就读的儿童。
1、报告时限:
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
暴发调查结束后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疫情核实后2小时内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2、报告内容
发生聚集性病例、手足口病患者增多或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时,报告分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首次报告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每日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及时报告进程报告;
结案报告应包括事件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与控制措施等情况。
3、现场调查处置
流行病学调查
个案调查要逐一问卷调查,表格填写要工整、仔细,不得有漏项、缺项;
所有个案调查表和采样登记表等要有专人负责;
对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并将分析报告向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报告;
手足口病、狂犬病疫情处置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