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蒲铁路邛崃站
降水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邛崃站是成蒲铁路的中间站。车站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邛崃境内,站房中心里程D3K47+。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划分,本工程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的场地类型为Ⅱ类;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划分,该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及地基等级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场地内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515~525m之间。属成都平原西南部分,主要由上源冰水排泄物不断供应下泄造成浩瀚冰汛堆积而成扇形平原。场地内地表多为旱地、民房、厂房,人口密集,交通发达。
上覆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冲洪积(Q4al+pl)松软土、粉质黏土、中砂、卵石土,上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Q3fgl-al)卵石土。各地层岩性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Q4ml):杂色,主要成分为建渣、卵石、粉土等,厚0~3m,局部稍厚。主要为沿线城镇房屋、道路等填筑土,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2)松软土(Q4 al+pl):灰褐色,主要为软塑状粉质黏土。厚0~2m。主要分布于水田、旱地和苗圃表层,为季节性松软土,在冬季多为硬塑状,在地表形成硬壳。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3)粉质黏土(Q4 al+pl):灰褐色、黄褐色,硬塑,部分为黏土,偶含少量砾石,厚0~3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4)中砂(Q4al+pl):青灰色,中密,饱和,质较纯。呈透镜状分布,厚0~2m。属Ⅰ级松土,C组填料。
(4-1)粗园砾土(Q4al+pl):黄灰色,稍密,潮湿-饱和,粗园砾含量约50%,粒径20-60mm,卵石约15%,细圆砾约5%,余为粘性土、砂填充,卵石主要成分为砂岩、灰岩,磨圆度较好,多呈圆棱状,分选性差。主要分布于上部冲积卵石土中,厚度0~10m。属Ⅲ级硬土,B组填料。
(5)卵石土(Q4al+pl):灰色,稍密,饱和,双管钻进岩芯呈柱状,卵石约占65%,粒径60-150mm,余为园砾土、细砂充填,卵石石质成分以砂岩为主,含少量花岗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厚度1~10m。属Ⅲ级硬土,B组填料。
(6)卵石土(Q3fgl-al):褐黄、灰色,中密-密实,潮湿-饱和,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花岗岩,卵石约占80%,粒径60-150mm,粗圆砾约占10%,粒径20-60mm,余为中细砂充填,卵石磨圆度较好,局部呈半圆状,颗粒分布不均,分选性差。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勘察期间,各钻孔测得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5~10m,稳定水位标高为:510~515m,。勘察时正值旱季,雨季地下水位上升2m,地形平坦,建议抗浮设计水位约519m。
地下水埋藏及性质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各个时期沉积的粗园砾土、卵石土及砂层中,土体透水性强、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丰富,为场地内地下水的主要存在形式,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向朝阳湖方向的河中排泄。
场地岩土层的渗透性
根据现场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该场地内上覆人工填土、松软土和粉质黏土透水性较差,属相对弱透水层,下部粗园砾土、卵石土夹砂土透水好,属强透水层。
场地的环境类别及环境介质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该场地属湿润区,地基土中存在含水量>20%的强透水岩土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划分,其环境类别属Ⅱ类。
据附近取水样分析,地下水按舒卡列夫法分类,属HCO3-- Ca2+型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按II类环境SO42-、Mg2+、OH-、总矿化度,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B类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
降水设计与施工
成都地区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水量丰富, 渗透性好。根据成都地区大量工程经验,在砂卵石地层中采用管井法降水时,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好,效果比较理想。成都地区几十年的降水经验表明,采用管井法降水是可行、经济、安全的降水方案。
本项目的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卵石层中。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基土自重应力增加,使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但这种变形应
邛崃站降水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