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木桶原理”对学校管理的启示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木桶原理:如果围成木桶的各根木条参差不齐的话,那么木桶盛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桶壁中最长的那根,而是恰恰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根。“木桶原理”阐述了一个简单平实的道理,这是大家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体会到的一种感受。但将此道理运用于学校管理中,这个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就值得人们深思玩味了。本文以“木桶原理”为引文,谈谈“木桶原理”对学校管理的启示。启示一、学校管理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学校好比是一个大木桶,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块木板,学校的竞争力好比是木桶的水容量,那么这个学校的最大竞争力就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团体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学校的竞争力尤其关键,而这种竞争力是依靠整个团队目标一致、精诚合作形成的。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都可能成为那“最短”的一节,威胁到学校最大化的竞争力的形成,而只有万众一心、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是能自动弥补及调节相互之间不足的无形之手。我们的团队处在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有变化必然会引起磨擦、不和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职工必须摒弃私心,放下私利,矫正心态,一切以学校利益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遵循团队准则,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由于团队发展而产生的磨擦,主动审视自己,面对、展示并交流自己的不足,创造—种和谐的工作氛围,这也是一个团队成熟的标志与进步的起点。启示二、学校管理需要以人为本的精神教职工好比是木桶的桶底,这个桶底是由教职工的人文素养及其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缝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露,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个崩溃。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替代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以人为本”已逐渐成为学校的共识,人文因素对学校的管理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校教职工,特别是学校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十指有长短,人有良莠之分,一个学校中并不是所有教职工都具备良好的素养,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培训逐步提高低层次教职工的素养。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竞争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快速学习来达到。只有掌握了快速学习的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学校领导如果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不间断地学习,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那么,任何竞争对手在超越你、模仿你的过程中,你又超越了他一大步。启示三、学校管理需要研究发展的精神假如这是北方使用的木桶,将会发生一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装不进任何水。这是每一个在北方生活过的人都有的生活体验。北方干燥的气候会使木板略微收缩,这时向桶里装水,水会沿着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全部流光。有经验的人都会把木桶先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水泡过的木板会涨起来,桶板之间会密切地挤在—起,木桶才会一滴不漏。许多事物的性质是—样的,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学校管理者不能光研究“哪块木板最短”,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协调机制与激励措施使每块长短不一的桶板能够“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不然“水”就会从空隙中流失。总之,“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学校如果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可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怎样使每
“木桶原理”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