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艺术材料的演变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
姓名:陈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刘七一
20100501
论文摘要伴随着二十世纪科技的巨大发展,人类在思想上也历经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洗礼,后者更是以怀疑和重新审视一切事物的态度,对人类的历史和命运作出重新思考。视觉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图象盛行的时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媒介作为艺术的物质载体,其自身的意义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在当代艺术当中,一切物质材料都有可能成为艺术作品的组成部分。艺术材料范围的无限扩大是与人类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也正是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艺术本体的价值和存在方式再次蜕变,“美”已俨然不再是艺术家追寻的目标。二十世纪还是一个人类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其结果便是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当然,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将使民族自身文化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丧失主动性,而刻意地因循传统又易于陷入固步自封的状态。基于此,结合对当代艺术自身文化特点的思考,我想中国当代艺术的出发点仍在于对社会的反映,而切入点则在于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经济基础使得国内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人口问题、贫富差距,以及教育体制不健全等等。因此,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便在于对社会的“介入’’,从而体现一种“当下文化身份’’,只是这种“身份煌诖车奈幕矸荩不同之处就在于当代艺术的批判态度。关键词:当代艺术材料文化批判当下
蔱琲簃。,,瑃’’,’,’騮琱琺畆.,.,—觬瑆£山瓵琣..Ⅵ’,,“.痶癱行癱;籧;籺,.痑瓸畉“眎..,,痚
。乞教竣才、切甲日上教李狐考级弱欲援王却雅壤叉露聋镌胡生茹薛芰蟛杰姓名职称单位备注主席、,
绪论一,研究起因当代艺术中,关于艺术门类之间的界线其实已经变的越来越模糊,传统的西方架上绘画也不仅仅局限在油彩和画布之间,艺术家常常还在作品中加入许多拼贴和实物,这在波普艺术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如王怀庆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将一些明清家具打散,并粘贴于画面,使作品不仅超越了架上绘画的意义,而且还有了装置艺术的观念。当代艺术中,架上绘画已经渐渐失去了曾经“一统天下”的局面,取而代之的则是装置、行为、观念,以及多媒体艺术等。艺术家通过借用实物和现成品,往往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更符合当下人们的社会心理。由于在本人近期的专业创作中,通过对材料的尝试,使得自己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我个人看来,任何物质材料都以其固有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它们的色泽、形态、肌理以及软硬度等都是它们生命的外在特征。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们更希望通过材料揭示其背后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通常表现在它象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上,且材料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符码,不仅具有时间性的意义,而且也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物质特征。可以说,对当代艺术中材料应用现状的认识,以及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对于“文化进化主义汀拔幕喽灾饕濉钡纳钊胨伎迹俏蚁M瓿烧馄B畚牡初衷。尽管关于材料和文化指向性一直为大多数艺术家和学者所热议,但通过物质材料自身含义的演变来研究当代艺术中备受争议的文化身份问题,国内研究则相对薄弱,这进一步坚定了我做这篇论文的决心。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空前的频繁。然而,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之间,每个国家自身的文化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究竟是固守本国文化传统还是迎合西方先进的价值观念,成为了国内知识分子争论不休的话题。对此,国内绝大多数人提倡和赞成“洋为中用”和“中西结合”的观点,并以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来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足。本论文正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材料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对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身份性”进行重新思考和再次探讨。对于“身份性”一词,中国当代艺术家一直试图从历史传统中寻找文化因素,通过物质材料的媒介,揭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从而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比如宣纸、丝绸、
青铜等等。我们深知每一种文化的产生必定与其背后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文化只是社会的产物。相反,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每一种文化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只适合特定的社会心理。因此,本文将试图以“变化发展氖咏牵紫榷浴吧矸菪的认识作出拓展。由于“当下歉霾欢媳浠头⒄沟母拍睿灾劣诮ā吧矸菪纳入当下进行思考,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他们希望通过材料来体现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并且参与探讨社会问题,那么,本文的研究将对艺术家的创作具有参考意义。综观国内研
从艺术材料的演变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