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脉络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赵健
[摘要] 本文从问题和情境脉络的角度对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进行反思。主要观点:面向问题解决的结构化知识——图式的形成,不是在学习者和问题所置身的情境脉络之外进行的孤立的智力活动;缺乏有关情境脉络支撑的问题,难以牵引学习者将无法形成图式或形成无效图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应考虑在问题的呈现开始就提供相应的情境脉络作为支撑。
[关键词] 问题情境脉络图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
[作者简介] 赵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62)
长久以来,正规的学校教育有一个普遍倾向,即把系统的、科学的和普遍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在离开学校后能够借助于所学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大量的事实困扰着人们,概念和原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并非如设想的那样简单。学生在进入职业生涯后所面临的日常工作情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往往使满腹的经纶沦为惰性的知识,难以激活真实问题的解决。学术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之间难以平衡,似乎一直是令学校和社会备感困扰的难题。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教学于是备受关注。与按照学科逻辑组织的科目教学所不同的是,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围绕特定问题将相关知识组织起来,直接引导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和能力。那么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何以能解脱课程与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两难困境?
本文试图从“问题”与“情境脉络”的关系的视角,探讨情境脉络对于形成有效知识网络的作用,对学习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对已经被泛化和曲解的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模式的要素,进行反思。
一
认知心理学借助于专家和新手对比的研究范型,为解释知识的组织结构对于问题解决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为什么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而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即便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花费的时间既长且解决问题的成功率不高,即使这一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都是后者学过的。图式,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诠释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时的知识组织差异所用的概念工具。图式是一种结构性知识,它把与问题有关的命题、表象及线性排序组织起来,使个体形成对这一问题的的一种定型或定格的知识表征
1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这种结构解释了专家的知识易于访问和提取的原因。
在各种不同的专业领域里,专家型知识(expertise)及专家利用这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区别却具有普遍的意义。勃舒赞(,1999)举一医学教育案例来说明专家图式中各要素的结构化联系方式2 4 ,(1999),Medical Education;Or the Art of Keeping a Balance between Science and Pragmatics,In Learning and Knowledge(pp188-189,194),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医生在日常诊疗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现成的、抽象化了的问题解决图式:病理图式(illness script,或译为病理脚本)。这些图式告诉医生,如果某人在这
问题, 情境脉络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问题学习情境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