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观沧海》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古体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气势雄伟,尤为壮观。诗人以此来展示自己阔大的胸襟和豪迈乐观地进取精神,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人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勇往直前地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展示了他博大的胸襟。而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隐藏在对景物地描写之中。托物言志、写景抒情,把眼前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学习本诗,重在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所以这堂课我注重把握以下两点: 1、力求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锻炼能力。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曹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 2、积累诗词中的字词,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PPT1)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阴历五月,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城外,大雨倾盆。一支大军在泥泞的路上悄悄地推进。刷刷的雨声裹着脚步、马蹄、车轮声,天阴得像冬日的黄昏,沉闷、肃杀。军伍当中一辆战车里,主帅一言不发,阴郁得可怕。此次北伐乌桓,他力排众议“虚国而征”,带上20万大军、数千辆战车,还有文臣武将中几乎所有的精锐。而连日的阴雨加上洪水频发,道路泥泞,根本无法行军,天冷衣单,人饥马乏,将士疲惫不堪。可倾家荡产的豪赌,就得有壮士断腕的气概!任两旁危崖高耸,风声鹤唳,他却面色如铁,剑锋始终向前。终于这支部队的突然出现打得敌军仓皇而逃,白狼山之战大获全胜。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如此有魄力的主帅是谁吗?生:曹操。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故事呢?生:自由回答。(望梅止渴,官渡之战,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曹操这位一代枭雄,欣赏他气壮山河的大作──《观沧海》(PPT2),去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请同学们先自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3)(板书题目作者)(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曹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2、积累诗词中的字词,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三)作者介绍师:我们先来看一看作者的相关介绍。(PPT4)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功勋卓越的军事家、和一流的文学家。汉献帝时任丞相,封为魏王。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其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他总是积极进取,把统一全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大追求。他消灭了北方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一生戎马倥偬而不忘吟咏,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短歌行》、《龟虽寿》、《蒿里行》等优秀的诗篇,其诗歌以“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而后世留名,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他与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世尊为典范。(四)
观 沧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