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你离我们很远,悠悠两千多年,其实你离我们很近,一直在路上攀谈。茫茫天地万象,听来似深也浅,读懂你的人们,就会大悟恍然……“和谐”是一穿越千年的乐章,从两千年多年前老子的精神世界走来,穿越时空,来到当下,先贤智慧的点点滴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奏出一曲和韵天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无垠,生生不息。”一个“道”字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思索。“道”是事物的根本,“道”是变化的法则,“道”是“形而上者”,“道”是把握世界整体性的工具。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荀子说,“千举万变,其道一也”。“道”,蕴涵着古今的连接,东西的对话,活力与和谐。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应遵从“道”的行径,参悟“道”的精髓。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和谐美好世界。“太和万物与德紧密相随,以道相通,以德相求,以道为本,以德为行。抑恶扬善,上善若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样的社会才能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人与社会相处和谐,那样才是所要构建的社会和谐。“政通人和,协和万邦,慈孝恩义,万物繁荣,天地间的一切万物都乐其所生,欣其所在、和谐共处。”构建和谐,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社会人生而言,社会由万千众生构成,从人的身心和谐开始,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全社会自然就和谐了。然而,和谐并不是一味的统一。“和而不同”则是儒学所肯定、倡导和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以和制合,平衡互补。和,并非简单的相加,亦不是硬性的拼凑,更不是强行的并吞;而是和谐相济,合而不乱,协调平衡,“和实生物”。“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而不同,能够欣赏多元和多样文化,同时有深刻反思能力。“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根源,在于众生内心的“我执”和“无明”。心中“我执”作祟,为人处世无不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因果规律,不明白“世相纷纭何所宗?一心因果尽罗笼”的道理,不知道要约束自己的心性;为了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意愿而为所欲为,哪怕伤害他人也在所不惜。如果人人都这样,则冲突矛盾不可避免。因此,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破除我执,爱人如己是求得和谐的关键所在。于丹在“百家讲坛”中对老子的“无为”从新了定义。其中有一种就是“‘无为就是’‘为无’,指的就是做事追求零结果,零效果,不求得失而求均衡,不求胜负而求和谐”。“无为之治”是老子思想的结晶,是老子治国理民思想的集中体现。老子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世上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客观条件不容许,勉强作为,必然劳民伤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要构建和谐就要尊重客观,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那样,我们的社会人人尽其所乐,世事如其所愿。老总认为,理想的政治社会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丢弃私欲,顺应民意,达到无为而治,无失而败的境界,那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和谐社会。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i)歙焉,为天下浑其心。与民同心,以善待民,以
和韵天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