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教学准备弹簧秤1只、水杯1个、溢水杯1只、小桶1个、固体物块1个、水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 1、称重法: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G,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G-F;2、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向上-F向下。3、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教师: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二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第三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二、进行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教师:具体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届可所要讲解的内容。2、阿基米德的灵感教师:大家知不知道一个叫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家呢?学生:知道,他还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教师:其实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由他的灵感得到的。你知不知道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学生:用质量和密度的比值可以得到啊!教师:在两千年前还没有密度这个说法,这时聪明的阿基米德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就是它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得到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个方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体积和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浮力的大小(1)思路引导:浮力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教师:具体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看演示实验,注意记录实验数据,我等会找同学总结。(进行试验,学生记录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总结一下实验结论。学生: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2):浸入、浸在、浸没、没入;=ρ液gV排ρ液——液体的密度;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ρ液gV排——决定式表明浮力大小只和ρ液、V排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教师: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做一下练习。三、巩固练习1、,
10.2 阿基米德原理.2 《阿基米德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