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审计报告案例一—从虚假的企业所得税入手某会计师事务所[2010]第*号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a公司,成立于1999年,系民营企业,主营从事锯条、钢砂钢丸及其他钢制品生产。审计会计年度:2009年。审计报告类型:标准无保留意见。(一)检查思路经审阅审计报告及工作底稿,发现以下疑点:审计收费异常。,,但同等规模的审计项目收费1万元左右。,该审计报告主要用于银行贷款需要。审计底稿异常。一是审计底稿有修改痕迹。底稿记录银行保证金账户存款余额240万元,但该数字有明显修改痕迹,审计人员未取得银行对账单,也未对银行保证金账户发函询证。二是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数与审计底稿数不符。,,底稿中除罗列成本发生总额外,未执行任何审计程序;,,存在明显差别。企业所得税异常。,,在主营业务收入不便的情况下,,%不符合企业实际核算方法:重要会计科目审计程序简单甚至未审计。,%,审计底稿中仅取得了企业期末存货盘点表和几张记账凭证,未履行存货监盘审计程序,抽盘了两个品种存货,也只有数量,没有金额。此外,、、,审计底稿中仅有未分配利润审定表,没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审计底稿。(二)违规事实通过努力,检查组取得a公司会计资料。据财务人员介绍,为了获取银行贷款需要,a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允以较高的审计费用,花钱购买审计报告。经检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数与企业实际账面数存在重大差异,,,,,。检查人员从a公司获取同一会计年度的另一份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是工商年检用的,。启示(一)构建企业财务报表单一来源制度迫在眉睫,从源头上杜绝编制多套财务报表的问题。(二)完善审计业务报备制度(三)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选取样本是关键面对众多的审计报告,行政监督检查不能仅仅停留在“审计程序是否到位、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上,更要注重检查样本时,可重点关注:收费异常的审计报告、隐瞒收入的审计报告、特定用途的审计报告、半年度或跨年度的审计报告、被投诉的审计报告。(四)建立有偿举报制度篇二:财政监督检查案例30份虚假审计报告一夜诞生一、背景情况2006年底,厦门某集团下属企业在工资方面的投诉引起了公安局对该集团资金链的注意。经过公安部门和检查部门的调查发现,注册会计师林某、聂某为该集团及下属企业出具30份虚假审计报告。根据银行规定,企业银行贷款需出具有公信力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作为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应针对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以起到见证、保护和证明的作用。而实际情况是该集团频临破产,且银行贷款金额巨大,涉及全国数家银行贷款20多亿元。2008年1月11日林某、聂某被公安机关逮捕。二、案例分析(一),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在地不抵债的情况下,为了骗取银行贷款,时任集团财务总监的王某指使公司会计人员人为地扭亏为盈,编制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虚假财务报表。有该集团会计中心主任张某将这些虚假财务报表提供给为该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进行正常审计的a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聂某,要求聂某按照虚假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聂某知道这些财务报表存在虚假成分,担心自己所在的a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便联系b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林某,并许以40万元的报酬。林某根据该集团提供给聂某的电子资料在未进行任何审计程序及编写工作底稿的情况下,为该集团炮制30份虚假审计报告,b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保存审计档案。该集团利用这些审计报告顺利获得了银行贷款。利用行业管理漏洞骗取执业资格。2005年。林某在组建会计师事务所时,为了达到办所条件,邀请某审计局一名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退休干部郭某加盟,并许以不用上班且给予每月3300元的固定工资。在林某的要求下,郭某签发了100份左右空白审计报告,供林某使用。林某在接到聂某介绍的业务时,便使用郭某原先签了字、概率私章的
假审计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