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学2一、旅游规划概念:规划—旅游开发—旅游规划规划是一种人类组织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在规划过程中,人们尽可能地寻求高效率发展的方案。人类社会的规划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国防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人口规划等。旅游规划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种。旅游开发同其他产业开发具有同样性质,即将旅游资源开发出景点及建设配套设施来组成旅游经济产业。然而,旅游开发的中心是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的出发点是市场,在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业所能利用的景点和进行是旅游市场营运时,存在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矛盾。在实践中,旅游开发陷入微观的、眼前的、短视的追求市场效益,没有获得理想与科学的发展。旅游规划是人们为了实现旅游业高效率发展目标而对旅游资源与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并对旅游产业系统进行架构筹划的过程,以求在整个旅游市场体系中实现主体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一节旅游规划概念、内容与目的二、旅游规划内容两大方面:1、旅游经济产业系统;2、有关方面。旅游经济产业系统内容:(1)旅游资源评价与利用,选择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与项目;(2)旅游功能区划分与空间布局;(3)旅游服务施设规划;(4)旅游道路、交通、通信与游线组织等支持保障体系规划;(5)旅游形象设计与市场营销规划;(6)旅游容量测评与旅游流调节规划;(7)旅游人力资源规划;(8)旅游投资战略与模式选择评价。旅游规划的空间尺度不同,区分大空间尺度规划、中空间尺度规划、小空间尺度规划,规划内容会有所不同。大空间尺度规划为国家、省、市的旅游规划;中空间尺度规划为旅游目的地规划、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旅游规划;小空间尺度规划为景区或景点旅游规划。有关方面内容:(1)社区居民的经济和社会利益;(2)旅游区土地利用与调整;(3)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4)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5)安全防灾;(6)城市基础设施安排等等。。三、旅游规划目的旅游规划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或者说体现在尽量满足旅游者、旅游商、社区、政府所追求的利益方面。第一,科学的确定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体现地方旅游资源特色、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二,通过旅游规划,提高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改善旅游地人们的生活水平。第三,通过旅游规划,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及娱乐设施,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第四,确保旅游发展符合社区意愿,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社会及经济追求相一致,使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第二节旅游规划分类、特点与要求一、旅游规划分类旅游规划的类型及结构,是旅游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旅游规划分类有三种:第一,因斯基普分类(,1991),分为国际旅游规划、国内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度假区旅游规划;第二,冈恩分类(,1979,19881994),分为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场址规划;第三,我国《旅游规划通则》(2003)分类,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我国学者也有分为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建设规划。近年有学者提出和进行旅游概念性规划。旅游概念性规划,又称“概念性旅游规划”或“概念性旅游发展规划”,既是旅游规划中的新类别,同时也是在编制技术上的新做法。二、旅游规划特点旅游规划具有系统性、层次性、整合性、地域性、预见性、可操作性、政策性等七大特点。系统性。旅游是一个复杂的要素系统,如旅游资源系统、旅游设施系统、客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旅游环境系统、旅游保障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下面又有很多低一级的子系统。层次性。旅游规划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大旅游规划为国家规划、省区规划,中旅游规划为市县域规划,小旅游规划是旅游目的地和具体旅游项目规划。旅游规划的层次性要求低层次的规划服从高层次的规划,高层次规划指导低层次规划。整合性。通过旅游规划可以促成和整合交通运输、城建、文化、园林、农、林、环保、水利、工商、公安、司法、海关、边境等众多部门,围绕旅游而协调为一体,形成整体关系。地域性。旅游规划是具体针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的规划。预见性。旅游规划不仅对当前旅游业构成与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状态进行推断与设想和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和处理。可操作性。旅游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指导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使旅游开发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求规划符合实际、内容充实,具有可操作性。政策性。旅游规划是政府的一种决策行为,可以是由政府机构来组织完成,也可能是政府机构委托有关机构和单位共同完成。规划要由政府组织评审会进行鉴定,
旅游规划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