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库大坝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基本概况第一节基本情况水利工程由水库工程(含Q咀(坝后跌水)电站)、清岩溪借水工程、Q咀渠首取水枢纽工程、灌区工程(含余水电站)和城市供水工程五部分组成。本次招标范围为水库大坝枢纽(一期)工程、Q嘴跌水电站工程、Q嘴渠首取水枢纽工程及灌区引水干渠水利工程位于重庆市某县硐村乡,坝址位于汤溪河二级支流乾龙溪上(马龙沟和董家沟的汇合口下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9ˊ、北纬31°09ˊ。坝址下游约3km处的梅子坝已有乡村公路相通,梅子坝至某新县城68km,梅子坝至坝址左岸通有乡村简易公路。该工程由水库、清岩溪水库、Q嘴渠首取水工程、灌区渠系工程、肖家湾水厂、Q嘴电站和余水电站工程等组成。,河流由北向南,,‰。流域略呈矩形,库区分水岭高程在1100m~1500m之间,河谷深切,相对高差大于100m,属中山区。工程区交通较为不便,沿线有简易乡村公路相通。Q咀渠首取水枢纽位于汤溪河一级支流小溪沟Q咀处,坝址左岸有某至梅子坝的简易乡村公路经过。。第二节建设条件一、自然地理情况汤溪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巫溪县三根树一带,河流由北向南,流经巫溪县的龙台、尖山、田坝、某县的沙市、鱼泉、江口、盛堡、南溪、云安、硐村,在某镇小河口注入长江,汤溪河流域集水面积1707km2,河长104km,(黄海基面,以下同),河口处海拨150m左右,地势向南倾斜,坡度较大。小溪沟位于汤溪河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某、奉节两县交界处的庙尖山(海拔1501m),河流由东向西,流经洞鹿、梅子、新建,在硐村乡处汇入汤溪河,,,%。水库位于某县硐村乡,汤溪河支流小溪沟的支流上,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9ˊ、北纬31°09ˊ,坝址位于董家沟与马龙沟汇合口下游,,河流由北向南,,‰。流域略呈矩形,库区分水岭高程在1100m~1500m之间,河谷深切,相对高差大于100m,属中山区。二、基本气候特征水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无霜期长,春季气温回升较早但常受寒潮影响出现倒春寒,初夏雨量丰沛,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无严寒,云雾较多。坝址以上无气象台站,根据邻近的某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1978年),℃(1993年),年内以7、8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1961、1972年),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最多风向为NEN;(20cm蒸发皿),7月~%。,其年际变化较大,(1963年),(1990年),;降水在年内分配甚不均匀,4月~%,%;(1982年7月),(1984年2月)。汤溪河流域处于大巴山南麓迎风坡,降雨量随暖湿气流方向、高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变化显著,汤溪河河口的某县气象站(距坝址约20km),,而上游尖山雨量站(距坝址约39km,测站高程为960m。),上游分水岭附近的建楼雨量站(距坝址约45km),高楼站(距坝址约58km),某县气象站海拨高程比水库坝址以上平均高程低600m左右,故某县气象站降水量应小于工程库区的降水量。三、地质及地震情况工程区位于长江北岸,地处四川盆地的东北缘,总体属川东平行岭谷的一部分。背斜成山,翼部多呈谷,呈现一山一谷一台相间的地貌景观。山脉走向与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呈近东西向。主要背斜山有大梁子山、假角山、铁峰山等,海拔高程900~1300m;向斜发育成梯状台地。有小尖山、木耳山等,海拔高程500~~550m宽谷、丘陵和山间坝子。地势北高南低,区内大小溪沟均向由北向南流的汤溪河排泄,而后注入长江。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外围有较老地层分布,第四系区松散
[重庆]水库大坝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