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两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一首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大致了解异同。。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点评: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可谓讲在“关键处”,有画龙点睛之妙。)“烟花三月”的含义。(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点评: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表达美的感受,融理解运用为一体。)(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5)指导朗读前两句。“碧空尽”“唯”的含义。(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评: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可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因此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五、回顾全诗,归纳升华。

《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9-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