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文章系列之海绵城市与水资源引言:近年来,“城市看海”现象频频发生,“街上游泳”、“路边捉鱼”、“地库泡水”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困扰,同时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城市看海”这种内涝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地下设施建设速度滞后,城市建设理念落后的结果。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治理方案。一、海绵城市规划背景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二、,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提出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提出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发表关于水安全的重要讲话,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高楼、轻绿色”的做法,保留和恢复恰当比例的生态环境,建设“海绵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发布,明确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公布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常德市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六个方面18项具体考核指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意见明确: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
海绵城市与水资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