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真备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初基。(2)中共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存处境还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与国统区形成先鲜明对比。(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4)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二、教学要点重点:重庆谈判、土地改革、三大战役。难点: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解放战胜利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一、重庆谈判引导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抗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为什么阴谋发动内战?(2)蒋介石既然内战的方针已定,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3)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4)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5)重庆谈判有何意义?(6)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本目内容让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的?(3)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4)陕北解放区是怎样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5)解放区军民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本目设置三个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1)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改革?(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本目内容如下问题进行教学:(1)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条件有哪些?(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地区?(3)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4)三路大军是怎样挺进中原的?(5)从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