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班美术欣赏-保罗克利-有黄色的风景.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班美术欣赏-保罗克利-有黄色的风景大班美术欣赏:有黄鸟的风景(说课稿)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幼儿园吴晓洁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重复运动是其中的一个主流:年有春夏秋冬,月有月圆月缺,日有白昼黑夜,我们人体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严格的节奏,称为生命节律。 节奏是重复运动的特征,正是因为它,让我们对流逝的时间感到了条理化。自然界里的各种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表现出来的节奏感同时也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有所体现,并由此引发我们的体验和共鸣。 音乐是节奏感最强的艺术。唱歌要打拍子,乐队演奏要有指挥,就是为了步调一致加强节奏感。同样在空间领域里展开的建筑与绘画艺术,也有表达节奏的方法。那就是让画面上一个或若干个视觉元素的重复出现。 在公元前4世纪的建筑物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对建筑物节奏感的追求。位于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由著名设计师伊克底努设计。远眺这座庞大的建筑物,率先映入观者眼帘的就是四周整齐排列的粗犷的陶立克式立柱,立柱上还凿刻了规则的竖条纹,加上饰带上重复的图案,使整个建筑给观者的视觉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画的《有黄鸟的风景》是一幅不太好懂的作品。粗一看会觉得一头雾水,但仔细观赏可以发现在这幅色彩丰富的绘画中,有多个视觉元素表现出节奏:首先是两头尖、中间鼓的银白色图形左右摇摆地横过画面。 接着便是那群机灵的小黄鸟。当我们的目光追随它们在这片风景里流连时,会发觉它们形成了一个虚的椭圆形,从而串联起整个构图。它们可能正围着那轮满月,这轮圆月构成了一个暗含的弧形的一部分,而这个弧形是由一系列有规则的圆形组成的(其他圆形都是红色的)。通过这样分析,让观者明白一个道理:看似纷繁杂乱的画面,原来是由三种不同节奏的元素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视觉研究告诉我们,人在看画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总是对准所注意对象的某一点,并且不断地转动着视线以转换注意目标,眼睛以跳动的方式将视线转换到新目标上去。重复的视觉元素和由它们构成的轨迹显然就成了视线追踪的目标,从而引发观者的节奏感与共鸣。 保罗·克利是一名长年住在德国的瑞士画家。克利早年致力于音乐和拉小提琴。所以他的画中具有强烈的节奏感。1900年他考入慕尼黑美术学院,1912年克利认识了俄国印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之后,克利参加了在慕尼黑举行的先锋派“蓝色骑士”画展。他一度与康定斯基做邻居,两人常常一起切磋画艺。 通过对“有黄鸟的风景”的分析,可知画上重复的视觉元素有3个(黄鸟、银白色图形、圆形),显然只有这些元素相互衬托,才能让画面和谐统一,这也就是所谓的韵律。就像二重唱,一个唱主旋律,一个唱和声旋律,主旋律要在和声旋律的衬托下才显得格外的嘹亮、丰满,对于绘画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若干个有节奏的视觉元素,放在一幅画中,处理不好,反而会造成视觉混乱。只有轻重之分,疏密有致,才能成为一幅有韵味的佳作。 齐白石的小品《小鱼,荷花》虽然简明,但很能说明问题。画家用干湿不尽相同的浓墨,简笔画出若干条排列有序的小鱼,组成一种节奏。又以湿笔(浓/淡)写意的笔法涂写出两片荷叶,组成另一种节奏。二者分别画在画面的上下方,相得益彰。犹如在大提琴(代表荷叶)奏出的优美旋律突然被长笛(代表小鱼)轻快的啁啾声切入。这情景让人觉得好像蹲在荷花池畔,凝视着池塘里静止不动的小鱼,倏忽间小鱼转身游得无影无踪。 艺术上的韵

大班美术欣赏-保罗克利-有黄色的风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9-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