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日)
个人简介
枡野俊明,是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195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1975年毕业于玉川大学农学部农学科,学生时代师从齐藤圣雄,毕业后成为其弟子;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云游至大本山总持寺修行,为他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禅宗美学和日本传统文化。;1985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禅僧;1995年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全国优胜大奖”;1996年主持科学技术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改造设计工程,获“日本造园学会奖”;同年又获“横滨文化奖励奖”;1999年获“艺术选奖文部奖励奖”。
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人物枡野俊明有两重人生,他是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学科教授、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也是有近六百年历史的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住持。他的所有工作都在“造园”一项上取得交集。
简洁、现代的庭院入口,禅化的“无心庭”注重直观心灵的感悟,无关机巧。
清晨4 点起床,坐禅,诵经,扫除。上午8 点进入设计事务所开始工作,下午6 点半结束工作。傍晚7 点开始坐禅,诵经,与家人相处,11 点入寝休息,这是野俊明每日的生活。出身于一个禅僧世家,野俊明早年学习艺术,研究生毕业后迷恋枯山水、研习佛教禅宗,进而出家为僧,把作品的创造过程视为修行的过程。十几年间,他受邀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进行演讲和集中讲义。虽
以作庭为名,却以做人为义,在野的努力下,枯山水景观进一步发展成为日本主流景观之一,并且得到国际景观界的关注。
作品及成就
现住建功寺奉职禅僧并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枡野先生的作品颇受日本国内外的肯定,主要作品有:曲町会馆“清山绿水的庭”、今冶国际饭店中庭“瀑松庭”、科学技术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风磨白练的庭”、加拿大驻日本使馆庭园、新渡户庭园的改造-“通向小岛的木桥”、香川县立图书馆;麴町会馆;曹洞宗祗园寺紫云台前庭“龙门庭”等。
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
他的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气息。枡野俊明先生一向将景观创作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将“内心的精神”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体现了一种淡定、沉静的修为,方寸之间、意犹未尽。因此,常被誉为具有鲜明人生哲学的设计作品。
枡野俊明先生出生在一个禅僧世家,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有着30多年景观设计经验的枡野大师,每年只限量设计2-3个项目。
作品风格:枯山水,石立僧,石头
对于普通人来说,“庭”只是观赏的对象,是花草种植的休闲场所,或者是家庭、伙伴聚会的所在,而对于禅僧而言,这些都不是。日本园林在他们看来是象征之园,白沙象征着碧海沧溟,立石象征着高广无边的须弥之山,乃至于一草一木都是性灵的种子,因此赏园与作园同是在驱驰想象的野马,开拓心灵的边疆。野俊明就是这样一位“石立僧”,他把生活中的“庭”比作“心灵表现”的场所,把设计庭园、现场指导或瞻仰古庭园,皆看做修行,
日本桂离宫
日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木头”的文化。在日本,建筑被认为是庭院的一部分,设计尽可能实现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融合。在创作物品或设计空间时,比起形状,日本人更重视注入创造者的精神性、哲学性的内涵,超越了追求完美,而追求不完美的美。禅师通过一系列建筑及外部空间图片,生动的展示和比较了欧美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建筑形式及内外部空间的区别。
枡野俊明作品之一庭院
枡野俊明展示了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以及在设计中所要体现的禅意庭院风格,禅师常常亲自动手打造庭院的一石一木,从室内外空间到室内所使用的布艺花纹,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认真而谨慎地去诠释着自己的哲学和日本的美,诠释着生活中处处的无常之美,表达着他对生命的觉悟。对于他,工作就是他的修行方式。
“石立僧”
“青山绿水庭”以立石象征高广无边的须弥之山的造景手法。
在日本园林艺术中,“立石”被作为造园的代名词。种类繁多的石材是最主要的造景要素之一,庭中的每一块石头都经过设计师的仔细甄选。“桥挟石”、“飞石”等各种传统石组的设置,以及点缀在茶庭檐下的石灯笼、洗手钵最能体现浓郁的日本风情。而参禅的僧人参与庭院设计也是日本的一项传统,禅僧们
把作庭的过程视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人们称呼他们为“石立僧”。
“无心庭”静逸的庭院,每一颗浮躁的心都能在此归于宁静。
对于普通人来说,“庭”只是观赏
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