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梅雨之夕》的心理分析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梅雨之夕》的心理描写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学习要点
《梅雨之夕》了解新感觉派小说的心理分析的特点以及《梅雨之夕》的心理分析与整个新感觉派的心理分析的细微差异。
2、认识《梅雨之夕》的艺术特色。
3、学会一种作品评论方法.
讨论与抽查
1、简述《梅雨之夕》的故事情节。
2、简略谈谈《梅雨之夕》的文体特征和艺术特色
3、许多小说创作都有一种思想依托或理论工具,你认为《梅雨之夕》的思想依托或理论工具是什么?
4、有人说《梅雨之夕》有一种古典韵味的文人情怀,怎样理解这一看法?
5、《上海的狐步舞》的作者是谁?
6、说说《上海的狐步舞》的艺术特色。
7、立足于当代小说创作,谈谈《上海的狐步舞》的现代主义特征。
8、新感觉派为什么被称为“新感觉派”?
——该派小说将人的主观感觉与印象渗透、融合到描写的对象中去,将主观感觉外化,创造和表现那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所谓“新现实”、“新感觉”。
9、《春阳》的主人公是谁?
10、请说出三代“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的姓名。
11、“海派小说”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2、就你的阅读,谈谈你对“海派小说”的印象与评价。
13、你读过张爱玲小说吗?你对张爱玲小说有何评价?
14、你对《金锁记》有何评价?
你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过资料吗?
施蛰存生平简介
名舍,字蛰存,生于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逝世。
1922年到1937年,一共写了七十余篇小说,大多是短篇。这段时间的创作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
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其间一度旅居香港。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并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
施蛰存是集作家、翻译家、学者于一身的文人。
年轻的施蛰存
晚年的施蛰存

《梅雨之夕》的心理分析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库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