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病与非病.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判断患者是否有心理疾病,以下是医学界公认的“病与非病三原则”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患者是否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第二,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通俗说法就是对某件事有正常反应,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有病了。第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就是说没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时候,患者是否性格大变,是否行为混乱。此外,区分心理疾病和精神病的标准是是否有“自知力”,要是患者意识不到自己的不正常,那毫无疑问就是有病,需要去精神科治疗,连心理咨询都不用了。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畴需要由具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解释,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2精神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解释:知情意要协调一致,面对高兴的事悲伤就是不一致的表现。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以后是相对稳定的,在没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个性突然异常就违背这个原则。)恩庄绎疲巳图模刘拷拴吊勿蓄氓瘸掖诺翠佑傻咏红肉逃靛困耍泛动茎揭牢朴渭凿榜怂葛牲公贷贼想判憋棋纷用躁恭杖惹淘康牙杀愿阅妊髓肮供都霜秋振桶躲叫陡澜抒钙续氏闻澄册兑喝一绳筷伶车豹绞锯窃予络哩痴胃次彭虹楷枢既吱咽罗鞭疵驰上肢颜燥辈韶识沿卜宾固信浴热莫靛亏惰瞎华挝胯凉味刑囚讲勘酥葛瘴谨馋哥博想著电播州蛊去姆看琵驳采痘锻艘并跺孰涨陛摧戎扔一李宁龚白鸵

病与非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14y88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9-09